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星火之源。以前只在书中了解,来到红色圣地,才更能感受革命之艰苦,信仰之坚定,苦难之辉煌。
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太多,还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当地百姓。
红军在井冈山800多天,当时人口有4.8万,红军离开井冈山后,在国军的大肆屠杀下,剩下不到1000人。数字后面的悲惨难以想象。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井冈山的“井冈兰”,伍若兰,堪称女中豪杰,听她的故事让我想起秋瑾。
她是朱德的爱人,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打的一手好枪,被称为“双枪女侠”。1929年被敌人残忍杀害后,头颅悬挂于赣州城门三天三夜。当时她年仅23岁,怀有身孕,孩子被剖出来剁成肉酱。
人对人的残忍,是动物不可比拟的。
朱老总一生爱兰,1962年重上井冈山,作诗“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井冈山会师的路远比井冈山的路蜿蜒,其中有两个人,结拜兄弟袁文才、王佐,让人叹息。没有这两位绿林人物的支持,根据地很难建立。因为当时井冈山是他俩的地盘。
袁文才最初是拒绝红军上井冈山的,给毛主席的书信婉拒“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毛主席,知道袁文才缺枪,却让人送来一百支步枪。可见毛主席的格局。作为回赔,袁文才送给主席1000元现洋,权当军队给养的补充。
最后袁、王部队接受改编,红军顺利地进驻井冈山,有团结合作的方针也有毛主席的领袖魅力。
不幸的是,袁文才、王佐1930年被错杀,1950年才被追认为烈士。
为毛泽东与袁文才牵线的何长工为没有保护好这两位支持者,一生遗憾。
井冈山的战役很多,写入诗词广为传诵的当属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尤其“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的诗句为人熟知。
来到黄洋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当年黄洋界战役时却是光秃秃的山头。
黄洋界在湘赣边界,山下一边是湖南的国军一边是江西的军队,四个团将黄洋界团团包围。
守山头的仅仅一个营的兵力,三道防线,打赢了国军四个团的兵力,以少胜多漂亮的一仗,保住了井冈山的战略基地,也保住了红色的革命火种,注定被载入史册。指挥战斗的是朱云卿、何挺颖、陈毅安。
袁文才、王佐的部队也直接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
四月,正值井冈山杜鹃花节,红的白的粉的杜鹃花竞相绽放,古有“望帝春心托杜鹃”,那井冈山漫山的杜鹃是牺牲在这片热土的烈士的化身吗?
金一南《苦难辉煌》书中说“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不参加收获,播下了星星之火,播种了希望。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可爱的中国。
瞿秋白就义时对劝降的宋希濂(是他的学生也是亲手枪杀他的人)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儿爱自己的翅膀, 请勿撕破我的翅膀!”
那么,我们这些收获了的后人,要怎样爱自己的历史又该播怎样的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