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在北京一个租来的院子里。对于这个小女儿,父亲是极尽疼爱,视她为掌上明珠。
杨绛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之人,是地方小官。但他们个个秉性耿直,为人和善。
杨绛的母亲也特别喜欢读书。但在与父亲结婚后,母亲就此洗手作羹汤,甘愿做贤良的妻子、睿智的母亲,安静的相夫教子、料理家务。
这样的家庭,最能使一个女孩成长为内心明朗,安然若素的女子。
在杨绛的记忆里,母亲很有情趣,也多才多艺。这样的母亲,也使杨绛在以后和钱钟书的婚姻生活里温润如雨丝,她用她柔美细腻的女子情怀温暖滋润着钱钟书生活的点点滴滴。
杨绛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有人诬陷父亲,父亲一怒之下,主动辞官带着杨绛一家老小离开了北京。
他们离开北京的那一天,来为他们送行的人很多,面对那么多送行的人,小小的杨绛虽然不怎么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拥护父亲,但她却感觉到格外的自豪。
自此,北方的童年如一副神秘的画,定格在了杨绛的心灵深处,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想起,无不万千动容。
2
一路颠簸,舟车劳顿,他们终于回到了无锡老家。但因为父亲的一场病,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又租了一处房子。
这所租来的房子里住着的不是别人,而是后来成为杨绛丈夫的钱钟书及其家人。杨绛第一次到钱家,并没有遇见钱钟书。
而在杨绛的记忆里
我记不起那次看见了什么样的房子和遇见了什么人,只记得门口下车的地方很空旷,有两棵大树;很高的白粉墙,粉墙高处有一个砌着镂空花的方窗洞。钟书说我记忆不错,还补充说,门前有个大照墙,照墙后有一条河从门前流过。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老天早就安排好了一切,让有情人提前相识相会与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彼此熟悉。
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只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爱人。
而杨绛和钱钟书注定就是这样前世今生的爱人。
1932年那个明媚的春天,桃花朵朵开,他们相遇了,他在她的心里:蔚然而清秀;她在他的心里:清新而脱俗。
他们彼此在心里感叹:
春草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初入清华大学的杨绛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女孩子。
但她的美,她却不自知,很少在意自己的容貌。
那一天,钱钟书来到清华大学古月堂外,就在这浪漫之地,他和她恰好相遇。优雅而知性的她,像一朵迎春花开在了他的心里;而他的清秀的眉眼,像春天暖意融融的阳光笼罩了她整颗心。
茫茫人海,我只为寻到你,你只为遇见我。
钱钟书是名满清华的大才子。这样优秀的他,杨绛早有耳闻。
他们恋爱了,如胶似漆。钱钟书那一封封动人的情书,把杨绛那颗芳心缓缓融化,如雪,如水,如雾,直至最后两颗心融为一体。
生命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再浪漫唯美的爱情,婚后的生活一定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一地鸡毛。
但有的人就是不同,比如聪明温婉的杨绛,她会把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用自己的爱酿成醇美溢香的葡萄酒;把生活的一地鸡毛用心的捡起来,扎成一束美丽的鸡毛掸子,轻轻地拂掉生活的灰尘,让平凡平淡的生活锃亮发光。
有一天,钱钟书想吃红烧肉。对烹饪一窍不通的杨绛,由于对钱钟书的爱太厚太浓,竟然学起了做红烧肉,而这第一次竟然成功了,钱钟书吃得像孩子一样的开心。
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吃得如此开心,杨绛感到非常自豪非常有成就感,更加增添了她的信心。
好的婚姻就是这样,我做的用心,你吃的开心。
3
生活中钱钟书无论做什么都像一个小孩子,动不动就状况百出。
第一次闯祸是打翻了墨水瓶,把东家的桌布染黑了。杨绛安慰他,不要紧,我会洗。他放心回去;第二次,他把台灯弄坏了。杨绛说,我会修。他又放心的回去了;第三次,他把门轴弄坏了,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后来他们去伦敦旅游。钱钟书额头上生了一个“疔”,杨绛又说,不要紧,我会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杨绛每隔几小时就用热毛巾为他热敷一次,没过几天,钱钟书额头上的疔果然痊愈了,连一点儿痕迹都没有留下。
杨绛每次的“不要紧”三个字,像定海神针一样让小孩子一样的钱钟书心里和生活无比的稳定和安心。只要有杨绛的“不要紧”三个字,钱钟书便可以安心稳定的写作了。
婚姻里,一个妻子的幸福感,不是靠丈夫给予的,而是时不时的在丈夫出现烦恼的时候,自己能给予丈夫安定感,给予他足够的幸福感,让他一生一世难以忘怀。这样的妻子,无论丈夫日后的事业如何飞黄腾达,无论他在外边受到了多大的诱惑,他都会将你曾经对他的好念念不忘。
4
好的婚姻是包容对方的缺点,不试图去改变彼此。杨绛这个聪慧的女子,在婚姻里,她始终清醒自省,深谙婚姻的真谛,早已看透婚姻的相处之道,“珍惜得到的每一分,而那些没有得到的,皆是本应该与自己无关的。”
这样美好的女子,得到了丈夫一生的深情赞许:“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世间最好的爱情和婚姻,不过如此。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杨绛,灵魂散发着香气的女子。
这个称呼送给她,我觉得,一分一毫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