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鸿蒙,谁为情种(秦钟)。很多阅读者认为此处为谐音,在《红楼梦》第五章的时候,为全书进行了猜谜似地脉络梳理,让我们从中知道很多人后来的命运,当然,基本都是女孩子。毕竟这是一部重点写女性的书,宝玉就是万花丛中的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
宝玉素喜和女孩子腻在一起,用他的话讲:女孩子是水做的,在一起待着会比较清爽;男孩子是泥做的,待着时间久了便会觉得浊臭无比,他自己是男生,但是却常常在女孩子面前自惭形秽,这是他比较特殊的地方。但是我们知道,宝玉有他独特的地方,他的内心有一种对生命的顾惜,对美好的一种呵护。
因为男性的浊臭无比,所以他喜欢在脂粉堆里,和姐姐妹妹,家里的丫头子天天耍在一起。不过也不是说他不欣赏任何男生,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梳理:和宝玉关系很好的有四个人,这四个人都非常的独特,那就是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水溶。
这几个人有他们的共同之处,是跳出了儒家评价体系的圈子,很好的在诠释人性本身的东西,尤其是身高权重的北静王,他很少出现,但每次出现必是大事发生。
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把秦可卿和她的弟弟这么早的放在前面进行描述。作者透过宝玉和这几位的往来,来阐述生命中的深情,《红楼梦》的描述不是单纯像别的小说一样靠情节或者靠故事叙述来达到目的,而是穿插在字里行间的一种深深的情谊。书评人会讲曹雪芹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的“伏笔千里”,任何一个小地方的描写都会让它有意义,而不会让人觉得累赘,在描述秦钟、蒋玉菡和柳湘莲、北静王的用词中也是如此。
秦钟是一个长相很漂亮的小男孩,因为长得好看,大家都喜欢她,连王熙凤都说在秦钟面前,宝玉被比下去了。宝玉并不生气,因为他希望自己喜欢的人比自己好。秦钟,谐音情种,之所以很早就出现,就是在讲宝玉的一种痴情,以及他用情的特别之处。秦钟就像是一个人的青春期一样,他的懵懂与莽撞,对情欲的直白表达,很多读者会觉得这个小孩子很不懂事,自己的姐姐生病或者去世了,他还在那里胡搞,通过秦钟的行为,我们可以对比得出,宝玉的感情,不像秦钟那样仅仅陷于肉体,后来秦钟很快就生病去世,也显示着这种形式的感情不可能长久的道理,宝玉携着通灵宝玉是来世间渡劫历练的,而秦钟给他上了很好的一课。
蒋玉菡在文中是一个小人物,但是这个小人物本身所承载的东西,远比我们认识的深刻。蒋玉菡本身是一个伶人,唱小旦的小男生,原来是忠顺王府的戏班子成员之一,自己攒下钱在市郊买房置地,想要摆脱当下漂泊的状态,在一次宴会上宝玉遇见了他,双方对彼此都很欣赏,惺惺相惜,并互换了汗巾子,也是这样的汗巾子,扯出来下面一通事件:宝玉挨打,袭人结缘蒋玉菡。有人会说,这本身是宝玉和蒋玉菡之间的事儿,和袭人有什么关系?
袭人是宝玉身边的丫头,因知冷知热,是被王夫人默认的宝玉的侍妾,宝玉不喜欢她原来的名字,因为她姓花,让宝玉想起来“花气袭人知昼暖”,索性给她起名叫做花袭人。而在宝玉遇见蒋玉菡的宴会餐桌上,蒋玉菡行酒令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花气袭人知昼暖”。蒋玉菡和袭人未曾见过的缘分就此开始了。我们知道在第五章,作者在写袭人册诗的时候,是这样写的“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红楼梦的结尾处,宝玉出家,袭人外放,所嫁的人就是蒋玉菡,所以在袭人和蒋玉菡这两个的缘分上,后四十回续的还算令人满意。两个人之间缘分的起源是宝玉,我们知道宝玉在现实中,第一个发生关系的女性就是袭人,但是宝玉本身的命运和使命,不可能让他将世俗的命运进行下去,所以在现世和命运之间,宝玉做了媒人,通过互换一红一绿的汗巾子,锁定了袭人和蒋玉菡的情缘,宝玉将自己的松绿汗巾子赠给了蒋玉菡,而蒋玉菡把忠顺王爷赠给他的大红汗巾子给了宝玉,宝玉后来又给了袭人,以至于在最后蒋玉菡和袭人的婚礼之后,蒋玉菡看到了箱子里躺着的两条汗巾子,他恍然大悟,原来和袭人的情谊早就种下了因,喜不自禁,本想以死明志的袭人也断了寻死的念想。
所以蒋玉菡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是替宝玉去完成他在世俗中没有完成的事情。
柳湘莲,是一个侠客式的人物,也是宝玉在宴会场上认识,因为面貌俊美,当时薛蟠就以为他像蒋玉菡一样是个戏子,就有些非分之想。柳湘莲是一个情感上有洁癖的人,情感领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实是有一种决绝在里面,对待感情很真诚很诚挚也很火烈。《红楼梦》与他相配的就是尤三姐,尤三姐也是一个情感上极为刚烈的人,柳湘莲很喜欢她,但是由于听信一些谗言,觉得尤三姐和宁国府有染,很多读者认为是和贾珍有染,我们知道贾珍是一个很色的且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以至于柳湘莲觉得“贾府除了门口的两个狮子还算干净,其他的都不堪入目”,于是解除了同尤三姐的婚约,尤三姐受辱,以死明志。至此柳湘莲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三姐,于是下定决心此生只守护一个人,遁入空门。他的结局和宝玉最终遁入空门的结局一样,被一僧一道渡走了,他的经历其实在伏笔,为宝玉出家做指引,逐渐的超脱人间情缘,步入空门。
秦钟、蒋玉菡、柳湘莲是宝玉为之付出泪水的三位男性,也为宝玉的人生历程做了导向性的指引。
北静王一直是一个什么的所在,第一次出现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他听说过这个衔玉而生的人,内心称奇便叫来一见,说了好多安慰的话,然后赏赐了些东西。后来的行文中也出现过不少北静王赠与宝玉东西,可见这位北静王对宝玉有一种呵护的情谊在里面,后来贾府被抄家,也是北静王出来求情,帮其度过难关,我总觉得关于北静王的描述,在全文中并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或许在后四十回的续写中,这一条线索给忽略掉了,因为按照曹雪芹前八十回的写作的路子,任何一个线索都会有其自然的结局,而北静王这个线索后来处理的很仓促,但他对宝玉的赏识和爱护,也让宝玉很珍惜这份情谊。
如果曹雪芹写的是自己的回忆录,相信他的心中,永远充满着对这几个人的感激,在生命的道路上,那些陪伴自己走下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