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大课间,一群学生涌进办公室围着我问问题。
因为我的办公桌地处办公室的角落,围着我问问题的学生一多,就有些拥挤,七八个学生就已经是三层外三层。
为了不挡住后面的同学,于是前面的同学就趴在桌子上,第二层的站着听,第三层的踮着脚因为也看不见,后来就干脆站到凳子上。一个个探着小脑袋,专心的听。
那场面,实在壮观。
我被围在中间,一抬头看到这个景象。内心被被一下子注入阳光,涌动着美好和温暖。
这个世界最美好的,莫过于孩子们那份渴求知识的眼神——纯洁神圣,又充满着生长的力量。
作为他们的老师,单单触碰一下这份能量就足以荡涤心灵。
你又怎能不去发自内心的去维护这份神圣呢?
一旦有了这样的一个念头,你就已然开启了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征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是会反哺老师的,为教学相长,包含的也有这样的一个方面。
但这份积极性并不是常有的。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学生们一路跋涉到高中阶段,大多数人的学习热情已消失殆尽,存留的,除了气息奄奄的,极少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和积极。
那该如何去维护和激发学生的这份原生能量呢?
我的做法是,情感先行,适时疏导,必要帮扶,伺机鼓励。
01情感先行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老师,如果做到让学生敬爱,那意味着,学生的心灵和头脑,对这个老师是敞开的,那很多心理和学习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02心理疏导
学生学习新知识,遇到困难,自然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止步不前。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要耐住性子,看到这个必然性。不指责不焦躁,云淡风轻的明示暗示学生:遇到新知识,感到困难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这种心理疏导,对学生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迷茫无助感,作用巨大。
03 必要帮扶
前两部都是精神层面的助推,相当于“打鸡血”,而这一步,则是实实在在的帮学生感受到力量和看到曙光的。这种力量是最激发学生的下一步行动的。
如果这也不缺失的话,那一二步势必夭折。
04 伺机鼓励
学习路上的孤独和艰苦,不亚于一个行程漫长的徒步旅程,最初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激情过后,是无边无际的沿途荒芜和艰难,以及看不到终点的无望。对此,相信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一旦把这个过程看的透彻,套入到科学规律的维度来看,对学生学习期间会发生的这些低迷状态就有了清晰的认知,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U型规律的。接纳之余,会在如何鼓励引导其走出谷底下功夫。从而能够助孩子们笑到最后。而当老师有了这份觉知并身体力行时,孩子们会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对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充满信心,韧性会越来越大,进入良性循环。
当然,鼓励要适度,关键是要适时。也就是教育的契机出现时,鼓励无异于心力衰竭时的强心针。对孩子们的下一步成长是意义巨大的,这是帮助他们完成最后一个环节的必备武器。否则,很容易陷入“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的境地。
热情这东西虽然是天生的,却也稀缺。无论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习成长还是生命质量,都是不可或缺的。
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小心呵护这份能量,有朝一日它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