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故事,意思大意是:
一个记者问一个工人,如果你有一千万,你愿不愿意拿出来做慈善。
工人想都没想,说我肯定愿意啊。
于是记者又问,那如果你有一千块呢?
工人说,我肯定不愿意啊。
记者问为什么。工人说,因为我真的有一千块。
那么同样的问题换一换,如果拿千金换你和你朋友之间的感情,你换不换?
也许你说千金不换。(因为你知道不可能真给你千金)
但是,五百呢?
好朋友对我说,她和我们共同的好哥们因为钱闹得很不愉快。
去年的时候哥们找她借了500元钱,当时她也没钱,还是问别人借来的拿给他。后来哥们从来没有提起还钱的事,而且电话打得通、微信会更动态,就是不回回复她的消息。
我也帮忙联系过他,但是同样的不回消息,不接电话。前阵子好朋友都快到了吃不起饭的地步,也依旧没有联系到他。
她对我说,她很失望,倒不是因为这500元钱,只是觉得无论能不能给这500元钱,你好歹有个说法,现在倒没想到能把钱要回来,只是很担心他有没有出什么意外......
我劝她说,知道这种事情会发生,以后有朋友借钱就量力而行。
无巧不成书,我另一个朋友前几天还告诉我,他曾用身份证借给别人贷款,结果对方跑了,20万元得他自己还......
他说那一瞬间五雷轰顶,感觉再也不会相信任何人了。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日子还得继续。他跟银行商量分期还,一直在还钱,还到现在还有几万没有还。
试想一下,当初肯定是因为信任对方、彼此是非常好的朋友,才将身份证借给对方的。
我们都出于信任而借钱给朋友,但都因对方不提还钱的事而失望,而你又不好意思要——因为你们是朋友,要钱显得你太斤斤计较;可是不要钱,你是当真过得很辛苦。
以上发生的两件事,让我想到了蔡元培借衣服的故事:
蔡元培 12 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志趣 相投的同学。有一次,蔡元培要去城里 拜见一位私塾先生,可仅有的一套体面点的衣服被雨淋湿,一时半会儿又干不了。就在蔡元培发愁之时,一个小伙伴提醒道:“小黑那套出门穿的衣服昨天 刚洗干净,可以借他的穿一会儿呀!”小黑是他们的同学,蔡元培便和小伙伴一起去找小黑借衣服。
他们来到小黑家时,只有小黑的母亲在家。得知蔡元培的来意后,小黑的母亲起身要去小黑屋子里帮蔡元培拿 衣服。“不用了,等小黑回来后我再来 吧。”蔡元培忙摆摆手说。
小黑的母亲劝蔡元培不必再跑一趟,既然来了顺便拿 走就行了。看蔡元培还是一再推辞,小 黑的母亲笑着说:“你不会以为小黑不 肯借给你衣服吧?放心,他肯定会借给 你的。”不管她怎样说,蔡元培还是空手 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小伙伴非常不解,觉 得蔡元培不相信朋友之间的情谊。“不, 我并不是不相信小黑。恰恰相反,我知 道小黑一定会借给我。”蔡元培笑着说, “但是,小黑肯借给我是一回事,我不经过他的同意私自拿衣服又是一回事。他 同意是出于对朋友的亲近,而我不私自 拿则是出于对朋友的尊敬,这两者并不 矛盾。”小伙伴听了蔡元培的话不住地 点头。后来,小黑当然借给了蔡元培衣 服,听到蔡元培的话后颇为感动,两人的友谊更深了。
有句话叫“贤者狎而敬之”,关系亲密却又保持敬重,互相信任却又保有一 份距离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这是朋友 之间很难得的关系。能做到这点,将能 获得长久并且牢固的友谊。
相比于蔡元培借衣服如此小事,或许我们对待朋友时太过于没有分寸感。
我们都因为关系好而失了分寸,你的钱我可以不还,你要是让我还,就是你的不仗义,就是我们关系不到位......讲真,说这句话,才真的是因为我们关系不到位。
人人都知道亲兄弟都明算账,可是却一次次因为那所谓“信任”,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打擦边球”。
借钱,一定要还的,请一定要记住,除非他明确的说过,不用你还了,甚至哪怕嘴上说着不用你还了,而当你真的当真不还,他心里却有些怅然若失。
其实真的没什么,钱没了可以再挣,但我们的之间的情谊不该因为这眼前的可数的钱而说断就断。而当你背着这样的名声去和别人相处,到头来还会有几个人愿意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去主动帮你?
前天和朋友吃饭的时候,他的一段话很触动我,他说:
我从来都是选择真诚待人。因为我相信,你待人真诚,才会换来同样的真诚。或许你会因真诚而被别人欺骗,但别因这偶然而放弃真诚,真诚没错。
生活中我们肯定都有关系好到不分你我的朋友,希望我们都能在真诚相待的前提下,把握分寸,关于钱的事情“先小人,后君子”才能长远下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