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这本书叫《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作者是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Llama Schwab)”,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作者,一位德国人,还有一位合著人法国的“蒂埃里·马勒勒(Thierry Malleret)”。
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看的是2020年11月第一版,全书共14.5万字,抽点时间一个下午就能读完。
本书内容
“后疫情时代”,分为三篇,前两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刨析这次新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宏观主要从“经济、社会、地缘政治、环境、技术”五个方面来思考,微观从“趋势、行业”两个方面思考。最后一篇讲疫情对“人性”的影响。
目录结构
第一部分 宏观层面大重构
- 当今世界的三大特征:相互依存、瞬息万变、错综复杂
- 经济复苏:疫情下的经济、经济增长和就业、财政和货币政策
- 社会的重构:不平等、社会动荡、“大”政府回归、社会契约
- 地缘政治的重构:全球化和国家主义、全球治理、中美对抗加剧、脆弱和失败国家
- 环境重构:新冠病毒和环境、大流行对气候等环境的影响
- 技术重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接触者追溯、追踪和检测
- 反乌托邦的风险
第二部分 微观大重构
- 微观趋势:加速的数字化、韧性的供应链、政府和企业、利益相关者和ESG
- 行业重构:社会互动和去致密化、行为改变、韧性
第三部分 人性的重塑
- 重新定义人性:人性本善与本恶、道德选择
- 心理健康
- 人生重要事项变化:创造性、时间、消费、自然与健康
我的笔记
在看书过程中记录的片段
当今世界的三大特征:相互依存、瞬息万变、错综复杂,这是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结果。
大流行病往往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复兴的重大机遇。新冠可能持续到2022年,2021年是消退时期。
经济活动的根本决定因素是:情绪,消费者的情绪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大政府趋势抬头,西方的服务型政府将会转型。改革部分游戏规则和永久性强化政府的作用,最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
社会契约,每一个人应尽的公共义务,是对社会付出的责任和担当。社会契约,广义上指管理个人和制度之间关系的对一整套安排和期望。
后疫情时代:全球化趋势衰退、全球治理的缺失、中美对抗加剧、脆弱国家和失败国家的命运。全球化终结不可能,但是逆转是有可能的。
不出门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的数字平台,万事万物转向数字化。
尼采:“所有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未来几年,在数字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初创和新兴企业的创造力会大爆发。
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即时”文化趋势会发生变化,疫情让我们放缓脚步。
日本化是世界未来的一种可能,日本化也是有其积极的一面,节俭的日式生活方式将被提倡。
自身免疫力增强的需求会得到更多共识。
大自然对人类有积极治疗效果,都市人们渴望森林和公园。全球疫情使人们返璞归真,重新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未来世界可能会更加分裂,民族主义会更加高涨。
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
我的点评
《后疫情时代:大重构》推荐4颗星。
总体归类为“读见识”,是他人的思考结论我们在读,扩展了我们视野,是关于后疫情时代的声音之一。这本书特点是思考的大框架很完整,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考虑,对未来的一种预测是带着作者思想深度,另外题材内容很扎实不是夸夸其谈。
我的读后感
先分享一个联合国总结的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清单,既是我们面对的风险也是迎来的机会。当然啦,这里面很多问题不是单靠一家企业能够解决的,如果真的解决了,那必将诞生一位伟大的企业家。
然后我们再看一个图,作者总结疫情对长期居家产生的影响。这份脑图总体来说还是简单了些,但是作为参考是没问题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
总结思考:
- 疫情的结束是断断续续,反复或者局部反复是存在的
- 全球化趋势必然受到冲击,减弱已经不可避免
- 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全球已经抬头,将会加剧
- 中国的崛起势必采取新理念构建全球化
- 涉及社会民生安全等基础产业必将回迁到各国内部
- 中美冲击会加剧,甚至是激烈
- 国际关系会变的更加不稳定,小国弱国更小更弱
- 生命价值和意义将会重新思考
- 对于“挣钱”的商业化理念开始弱化
- 对环境和大自然的诉求会渐渐提升
- 强政府机制会加剧,有好也有坏
- 异地远程理念会成为一种标配
- 生命健康意识会先强后弱的发展,有一个周期性
- 疫情对中国转型来说是个大契机
往期荐读
推荐专辑:阅尽书卷·读书,或关注我的薇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