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一个衣着华贵,却倍显落寞的翩翩中年男人行走在花间,姹紫嫣红的花儿已经凋零,春光就这样匆匆而过,娇艳的花儿怎经得起这朝来的寒雨晚来的风呢,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中年男人低下头,就要凋零的花儿还带着晶莹的雨露,恰似美人的胭脂泪,男人顾影自怜,不禁也引泪自叹,何时才能和娇艳的花儿再度相会呢,人世间,有太多令人遗憾的事情,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中年男人触景生情,轻轻暗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个男人,就是南唐后���
暮春时节,一个衣着华贵,却倍显落寞的翩翩中年男人行走在花间,姹紫嫣红的花儿已经凋零,春光就这样匆匆而过,娇艳的花儿怎经得起这朝来的寒雨晚来的风呢,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中年男人低下头,就要凋零的花儿还带着晶莹的雨露,恰似美人的胭脂泪,男人顾影自怜,不禁也引泪自叹,何时才能和娇艳的花儿再度相会呢,人世间,有太多令人遗憾的事情,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中年男人触景生情,轻轻暗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个男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这首《乌夜啼》便是他在南唐灭亡,被俘北上,留居汴京时写下的。那时的他,待罪被囚,“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生活在极大的痛苦之中。亡国亡家,世间恐怕没有一个人能体会到他那巨大的痛苦了。含着金钥匙出生,却不曾想,这把金钥匙幻化成了一个巨大的桎梏,压得他不得呼吸,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造化弄人,戏剧人生
公元937年七夕黄昏,古城金陵,一阵婴啼划破长空,吴王李璟的第六个儿子降生了,他就是后世所称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璟能诗擅词,极具才气,李煜自小便得父亲的耳濡目染,诗词熏陶,受尽万般宠爱。
然而,作为太子的长兄李弘翼生性多疑、心胸狭窄、为人残暴。有次惹恼了李璟,李璟警告他,将来皇位要“兄弟相传”,另立他的叔父李景遂为王位继承人。可怜的李景遂无故躺枪,竟被弘毅毒死。李煜本就性情仁厚,叔父之死给他年幼的心灵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为免手足相残,李煜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表明自己无意王权的心迹。
偏偏造化弄人,李弘翼在杀死其叔父后竟然暴毙,其他的几位兄长也都早夭,李煜竟然顺位成为太子。公元961年,25岁的李煜,愿与事违,硬生生被扶上庙堂,成为一位年轻的君主。然而,他执掌的,却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帝国。
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宋太祖赵匡胤已在北方建立了赵宋王朝。为苟且偷生,登基后的李煜尊奉宋朝为正统,每年进贡以保平安,活得跟受尽欺凌的儿子一样。
公元971年,李煜35岁时,宋太祖消灭南汉,屯兵汉阳,看着宋老爹棒打别国弟兄,李煜战战兢兢,自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以期保全宗庙,活得跟孙子一样。
公元975年,李煜39岁时,宋军攻克金陵,李煜两次派人出使北宋,虽进奉大批钱物求宋缓兵,但宋太祖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煜奉表投降,至此再无南唐,李煜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南唐后主。
公元976年,李煜40岁,在不惑之年被俘汴京,从此陷入囚禁生活,以往所有的尊严一扫而光。
公元978年,李煜42岁,生日宴上,李煜即兴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声闻于外,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不能容忍这个亡国之君在宋朝的江山上还在做思国思乡的梦,《虞美人》带来的是至美的千古绝唱,一杯毒酒赐下,从此人间再无李煜。
生于七夕,卒于七夕。
才子配佳人 无奈良辰终有时
公元954年,李煜18岁,与19岁的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周娥皇结为秦晋之好。本是一场政治的联姻,却无意造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一个是才子,英俊潇洒,善诗词、精书画;一个是佳人,顾盼生姿,能歌舞、工琵琶。真正是天作之合,天从人愿。夫妻二人如胶似漆,琴瑟和谐,“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连短暂的离别也是深深的思念。
可惜好景不长,红颜薄命,公元964年,29岁的娥皇突然病重,香消玉殒。仿佛上天安排,娥皇的妹妹在娥皇病重之际的探望,成就了李煜和小周后的爱情。和姐姐一样,小周后贤良谦恭,才思敏捷。是她,陪伴李煜由尊到卑、由奢到简,直至人生终点,为世间留下一段凄婉的爱情绝唱。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皇子时期的李煜,单纯地遨游在书法、绘画、音乐、诗词的广阔天地里。在那个世界中,没有萧墙之祸。他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田园之乐。“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这是何等的惬意。
后主时期的李煜,面对大势已去的南唐,卑躬折节、委曲求全,满腹愁怨。面对必将到来的王朝末日,只能遁逃醉乡,借酒浇愁。“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软禁时期的李煜,寄人篱下,敢不低头?失去王冠的光环,连身边的爱妻也无力保护。宋太宗赵光义贪恋小周后的美色,经常召她入宫陪宴侍寝。亡国之痛、辱妻之仇,所有的忧郁、苦涩、孤寂和恐惧,都唯有寄托在诗词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深青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原名李从嘉,祝愿一切从“嘉”之意。即位后,更名为“煜”,意味着光明照耀。然而,以“煜”为名的17年人生中,更多的却是“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涟。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的愁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眼睁睁葬送在自己手里。
都说没有什么痛苦,叫什么诗人,李煜的诗词创作,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到达了顶峰。他不是一个得志的君王,却是一个多情的才子。他的词语境优美,音律和谐,感情纯真,哀婉凄凉、意境深远。纳兰性德评价他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李煜的词,因了他的才情和爱恨,因了他的身份和命运,才能留下如此触人心底的凄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若有来生,可否不再生为帝王?
若不为帝,又怎得这不朽篇章?
罢罢罢,就用这血泪筑就这“千古词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