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电影下映前,去把《芳华》给看了。
冯导的作品,我感觉每次的出品水准都还是比较稳定的,这次也不例外,而严歌苓的风格也依旧是那么的明显。
故事发生的年代是我父母那一辈的年代,而部队文工团这个设定更是那个年代里一个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虽然没有经历过,但开篇文工团日常排练的场景和氛围,背景音乐和影片色调一下就把我拉进了那个年代中。
故事围绕着刘峰和何小萍展开了。
刘峰是文工团里的活雷锋,年年标兵,奉献助人是他的便签。在一次抢险行动中伤了腰,主动放弃组织上给予到军校进修的机会,留在文工团做后勤工作。留下来是因为心里早喜欢上了文工团的女生丁丁,在表白内心后情不自禁拥抱了对方,却因此被检举耍流氓被审查,下放到西南边境去砍树,再后来在越战中没了一条胳膊……
何小萍是文工团的新人,初来乍到,原本以为离开了被欺负的家庭能有新的生活,却又被团员排挤,舞蹈底子不错的她被安排去熨烫演出服装。后来又被调去战争前线做医务救护,终日面对伤残病痛炮火生死,最后精神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影片中有不少场景和情节令我难忘。
团员们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朝夕相对,即便是在有纪律要求的封闭环境里,情愫也在其中慢慢地生长。有深埋心中的暗恋,有羞于开口的暧昧,有角落墙边的嬉笑,有小鹿乱撞的忐忑,有袒露表白的冲动,有伤心失落的苦痛……
几个团员在宿舍里偷偷围着卡带录音机,第一次听到邓丽君歌曲的那种兴奋,发出了“歌曲还能这么唱呀?”的惊叹。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突然听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就像是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而从这里也能瞥见外面的社会再已经开始了新的变化……
听到一些团员的家人被解放被平反消息的那天晚上,何小萍趴在床上打着电筒给在劳改的生父写信,流着泪希望能早日见到他,说着“我姓了别人的姓,您能原谅我吗”的内心告白,而最终等来的是父亲未能等到平反就得病故去的消息。那个年代等不到平反那一刻的人,有太多太多……
压制着内心的情感,在丁丁的预备党员观察期结束的第二天,在一个恰好只有两人独处的时刻,刘峰终于道出了心中的情感,禁不住拥抱了丁丁,换来的却是被检举被审查被下放。纯洁的情感被涂上污名,被中意的人背叛,被审查的人践踏……
文工团解散的散伙饭,每个人都在合唱、干杯、拥抱、痛哭。有太多的不舍,有太多的无奈,那个被认为是家的团体说散就散,由不得半点的阻拦和抵挡……
丁丁身穿精神病服,坐在台下观看文工团的最后一场演出。熟悉的音乐响起,昔日的同伴上场,仿佛勾起了心中的回忆。她不自觉地做起了动作,推开了会场的侧门,来到了空旷的操场,在月光下独自起舞。那是为自己而舞蹈,为青春而舞蹈……
而后,每个人有了各自的生活,有了不同的际遇……
影片的最后,镜头落到了长凳上的刘峰与何小萍身上,一切是那么的安宁,那么的平静。曾经在那个火热时代的浪涛中被裹挟着向前,那些被燃烧过的炽热青春、芬芳年华呀都一去不返了。
哪个年代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