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一个夏末,接连七八天的暴雨过后,池塘满了,道路淹了,我上学都得靠爷爷背着趟水过去,道路最低洼处,水甚至有我爷爷腰深。
这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可以说百年难遇的现象:雨水慢慢褪去之后,我的小学校园里的一些地势低洼处,滞留了一些野生小鱼苗,有一部分还是稀有的三尾鱼。
一半出于好奇和乐趣,一半出于好心,我和朋友们各自抓了几条三尾鱼装进矿泉水瓶,准备带回家养,不然等到校园里的水完全干涸之后,它们只有死路一条。
那场暴雨很大很大,我的家乡那时还没有什么地下排水系统,全靠池塘和大河蓄水引水,所以直到暴雨结束后的第三四个月,残留的积水才算完全退干净。
也就是说,我抓三尾鱼的时候,就差不多已经步入了秋冬季,天气渐冷。
那时的冬天远比现在的寒冷,如今全球变暖,气候问题严重,大河都好几年不结冰了。要知道在我小的时候,我家附近的大河年年都会结冰,小时候的我仗着体重轻,甚至在冰面上走过。
在我抓到三尾鱼那个秋冬交接之际,结霜结冻都已经开始,有一天清晨,我看到矿泉水瓶的周围结了一串小冰花,几条三尾鱼在水中悬浮,像是已经被冻麻木一样一动不动。
我心中很是担忧,担心它们被冻死,就想弄点热水帮它们解解冻。
我当时已经是小学生,对一些事情也有基本的认知,我知道鱼肯定怕热水,热水会把它们烫死。
因为怕烫到它们,我还自觉聪明地特地兑了不少凉水,使水温变低,热水变温水之后,我才慢慢地把温水沿着水瓶倒进去。
结果没曾想,我感知的温水,和鱼感知的温水,不一样。
温水倒下去没多久,冰花还没融化完,几条三尾鱼都纷纷翻了白肚皮,任我如何着急挽救,赶紧倒进许多凉水也于事无补,三尾鱼一个都没活下来。
几条三尾鱼用性命教会了年幼的我一个道理:想要做对别人有益的好事,光有好心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如果知识匮乏,不了解别人的特殊情况和独特的需求,也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就自顾自地“付出”,很容易好心办坏事,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有事前的自我感动和事后的无尽懊悔。
现在的我早已不是小学生,我走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那几条死去的三尾鱼早已淡出了我的记忆,我已经很少想到它们了,但是三尾鱼的悲剧却经常在人与人之间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