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毕业来深圳已经快两年了,这两年,我的努力程度绝对超过大部分上班族:
每天5:30起床
每天下班回来都要看书
每天列出第二天的计划,然后定期的整理分析调整
在看书上的投入16年是500元,17年是1000元
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投入已经差不过超过10000元(具体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
怎么样,够努力了吧?
问题是为什么我还是没有改变现状,依然住在10平米城中村农民房呢?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这段时间的困惑,直到我遇到下面这本书:
原来我一直的改变是为了不变
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1.我努力的方向,学习的东西都没有切合自己当前的现状
换句话说:我看的书并不能解决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学习的东西只是变成了仓库里不知道何时能“食用”的存货
2.即使冲着一个问题去的,却总是随便打发了
比如最初工作中要写活动策划流程时,就搜索一个运营大牛的文章,直接在文章中把他们的做法ctrl+c 过来,只为把当前的活动方案完成就好了
3.学习到的东西是有效的,但是不断重复:学习—遗忘—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效率极低
而我对这样的状况也时常反思,也想做出改变,可以我却依然认为或许还不够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从古典老师的《跃迁》中我明白了,我错在了观念上,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
借书中说法我一直在做第一序的改变而没有做第二序的改变,原来我一直的变是为了不变;
如同开车,你拼命的加油只是第一序的改变,只有你换挡才是第二序的改变
知道了原因那究竟该如何破除“努力—现状—努力—现状”这样的死循环呢?
一.从自己当前遇到的问题出发去找答案
彻底改变“学点什么都是好的”和“万一以后有用呢?”类似的学生观念
在自己的实际工作生活中提出 真实、有价值并且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评判问题是否有价值你可以从自身情况的 相关性和你的好奇心 出发
拿我做运营来说,问题 “如何写一篇好的活动复盘”就比知乎上看到的“25岁该干什么”对我的价值要高很多
二.深度思考,找到知识的源头
从问题出发后我们应该去找知识的源头,从源头着手解决问题;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没有找到知识的源头:你会陷入两个困境;
1.看到的永远是别人对于这个知识源头的片面解读
2.看了无数的书都是在说同一个道理
还是拿刚才问题“如何写一篇好的复盘”,按照之前的方法:微信搜索运营大牛的复盘流程,直接套用就可能用到的是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的知识;
那我现在会先清楚,什么是复盘,谁先提出复盘的,我找到柳传志先生为联想提出的,那我就专门去看《复盘》这本书(如何复盘—这是我关于复盘的总结)
这样从一手知识入手,会使问题解决更全面更深入;
三.建立自己的知识模块方便调用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找到答案,当时是解决了,下次遇到还是需要去找原来的资料去得到同样的答案;
这个问题就出在解决问题的答案没有在我们脑海中形成模块化,我们不好调用;
比如复盘的思路:取得结果,目标对比,思考目标差异,总结规律,一旦你形成模块化下次遇到这个问题就可以直接调用;
四.设置自己的IPO知识掌握模型
I(Input a question)提出问题
P(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的答案
O(Output)
这样就让我们通过问题掌握了这个知识而且做到了知识的闭环,更可以通过输出强化、加固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通过输出得到来自外界的反馈,让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加优化。
五.联机社交学习
前面的四种步骤在知识变化不快的时候或个人接触领域不宽时足以应对个人成长,但处于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必须掌握联机社交学习这招;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单凭我们一己之力解决很费力或者没有效率;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为问题做好问题前期了解、沟通准备再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有些时候你一个人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可能等你解决完已经失去了问题处理的意义,必须迅速有效率;
前段时候听罗振宇说过:脱不花刚进逻辑思维时对互联网的了解还不及他,可是大半年过去了,他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还要向脱不花请教;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就在于脱不花遇到问题就去找这个行业的顶尖大牛提问,联机学习而不是一个人关小黑屋默默的啃书;
跟人学的效率和价值远远大于跟书学;
那我们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别人愿意回答的好问题呢:
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做伸手党,不要遇到问题就马上祈求别人给答案直接用,做到: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2.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把问题想深入
3.输出答案:记下别人的答案+列自己收获+讨论
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联系社交学习也是针对一个问题去的,当然也会反映到知识的IPO中去,可是知识的IPO往往解决的是单个或者一类的问题:
还拿复盘来说,当我通过前面5步形成自己的输出后复盘的知识就算完成了,可以对于运营工作,只有形成一个体系才能在工作中形成组合拳以及今后遇到的一些碎片化东西知道如何填充进来或哪里还需要补充和加强;
形成知识体系也还是为自己的工作、生活服务的,所以要通过工作、生活的场景化去建立;
比如,你想形成自己的阅读知识体系:
你的做法是把自己阅读的几个场景列出来,然后你就可以分为主题阅读、快速阅读(检视阅读)、碎片化阅读等几类,这样你在实际的阅读中就会按照不同的方法阅读同时下次看到其他的阅读方法你也就知道该把它们放在这个体系的什么地方;
经过这样几步,就完成了个人问题解决的闭环,只要从实际遇到问题出发就可以慢慢的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现状;
评判一个知识是否有用很简单:有用才有用!
接受当前的现状,从实际问题着手去解决,形成知识的闭环,让我们一起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