攴(pu-1)
《说文》:攴,普木切。小击也。从又、卜声。凡攴之属皆从攴。
‘攴’的古文字
古文字‘攴’下为‘又-手’,上像一根带有枝杈的树枝样子,以此会意表示:手举树枝击打。如《说文》:攴,小击也。
这里的击打,被击打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其他物体。甲骨刻辞有:‘丙辰攴禾’的记载,指的就是:击打谷物使之脱粒的意思。‘攴’为部首字,所组汉字多与其本义相关,如:敁敠(后写作‘掂掇’,‘攴’改写为‘手-扌’)、敍(又写作敘、叙,‘攴’最后简省为‘手-又’)、敲。作部首时,多简省写作‘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反文旁’,如:攻、牧、政、教、救等。
寇(kou-4):添加意为‘房屋’的‘宀’和‘人体头部’的‘元’,以此会意表示:手持凶器进入他人房屋殴打他人头部,即:侵犯他人的盗匪、劫掠者。如《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寇’的古文字
败(bai-4):添加‘鼎’,组字意为:手持棍棒击打‘鼎’。‘鼎’在古时为国之重器,以此会意表示:毁坏、败坏的含义。延伸指:祸坏、衰落、残败。
‘寇’的古文字
本文资料来源于刘军老师
常天书院
常天书院秉承着“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终以赤子之心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并让学员们发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常天书院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系统教学,课程形式灵活多变,主攻书画培训课程、文化荟客厅与武医身心疗法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