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听说找工作难,一是好的岗位竞争的人太多,一是待遇低的岗位没有人去。
好的岗位,待遇好,职场前景好,机会多。就算待一段时间不想在了,那么多机会也能很容易找到新的好工作。
大家一直这么想。
如何能在那么多人面前脱颖而出呢?有人说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又有两层意思:
一是没有人会的,没有人愿意做的,你会,你愿意;
二是人人都会的,或者是很多人会的,你做到最好。
社会分工非常精细的现代社会,一项工作被分成了很多步骤,每个步骤又分成了很点。
每一个点都需要人去操作。科技发展到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一部分人的工作,以后会逐渐扩大替代范围。
如此,很多地方在贩卖焦虑,人人自危。
焦虑的背后是心虚和不自信,仿佛自己随时可能被替代掉。这样的压力不仅来自于人,还有机器。
所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打磨专业,拥有一技之长,掌握稀缺技能,则是对抗焦虑最好的方法。
往细了说,同样一个领域,竞争很激烈。你会的,大家都会,还比你好。你想得到的,别人也都想到了,实践了,出成果了。
怎么办呢?
尝试着缩小竞争范围,让你相对的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绝对的可能性极其微小,只能人为地改变策略。因为,比你聪明,比你周到的人很多。
一群人竞争一个岗位,那么每个人对于这个岗位的要求肯定研究得很透彻,并且会根据这样的要求有目的地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以求得更好的竞争力,可以率先获得认可。
但要是仔细研究会发现,这样一个岗位,除了明确的要求外,跟其配套的其他能力,或者说是发挥这个岗位高效能的影响因素中,必要的有哪些。
比如:办公软件,打字,各种公文套路都掌握的很精熟;文笔也不差,还有些文案成果。这样的硬件实力很多公司都需要,那么很多人也会有目的的学习。
于是,各种学习班向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但,人的性格的后天锻炼,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迅速领会项目意图的能力却是学习班无法短期内训练出来的。
如果转换思维,在硬件实力掌握好后,把这些软件实力当成是竞争力的话。相信可以竞争的人数会少很多。
发掘自己自身的特点,捕捉那些适合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增添色彩。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缩小了竞争范围,让自己更加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
人本身就具有太多不确定性,把握好关键的,在个人能力提高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特点,输出特有价值。让自己在茫茫人海之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