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生我养我的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现在回老家还能听到有人教育孩子拿我说事呢。有今天的成就,我非常感谢父母和家人举全家之力送我上学,感谢上学路上遇到那么多好老师帮助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一位女老师把我带到女厕,从身上脱下毛衣给我穿,那一刻的温暖不只有毛衣带来的热量,而是全身迸发出前进的力量。成功的路上还要感谢自己,套用一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路走来,自己都很有主意,目标明确,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路,不用像父辈一样,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生存依靠风调雨顺的丰收日,这才有成捆的荣誉证书和若干优秀称号,这才有今天拿下各类专业资格证书成功敲开就业大门。但是在这成功路上也没少吃亏,学业路上缺少见识,视野狭隘;选择路上缺少引导,错过良机;物质生活缺少补给,很难大气。如果不是内心的坚强,还有一些良好的机遇,可能就没有今天阳光的生活,但我依然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今天最想说的是家中两位小辈的学习问题。他们生在农村,养在农村,却缺少农村人吃苦耐劳的底子,缺乏冲出农村的渴望。在物质生活上,虽然赶不上城里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父母也是竭尽所能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在过往经历上,他们没有吃过苦挨过饿,磨难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他们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也缺失农村孩子本应具备的拼搏精神;在学业指导上,他们的父母帮不上忙,但他们自己也没有强烈的意愿去寻求帮助;在目标追求上,没有开阔的视野,毫无目标可言;在素质教育成果上,基本没有建树,为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充分体现出自私自利的德性。如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升学无望,转而打工,脱离父母的经济支持,再加上无一技之长,没有长足的学习意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外的生活只能是饱一顿饥一顿。
生在农村,属于先天不足,无论是物质还是教育都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后天不努力,不能够充分发挥农村人的艰苦朴素和踏实拼搏,那只能看着自己被甩得越来越远。生活的富足,让所有的父母都把孩子宝贝得不行,不忍孩子吃苦,不愿孩子受累,但是不让孩子树立拼搏目标和尝试努力付出,无疑是把他们送进痛苦的深渊。特别是农村娃,如果不能读好书走更远,农田的事又接不上手,未来的生活只会更艰辛。在农村娃的教育上,我觉得应该多加入挫折教育因素,激发潜能,发挥农村人吃苦耐劳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从而达到改变命运的目的,或者增加技能培训,利用一技之长,保障未来生活。与其恨铁不成钢,不如生活来教育。希望他们能早一点明白自己的处境,继而努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