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剩男剩女”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那些很早就缀学而且还不怎么努力工作的“小混混”都不太容易找到媳妇,毕竟很多家庭的观念都是找女婿要找个能干的。但大跌眼镜却是,往往这种所谓的“小混混”很早就结婚生子,过着很是滋润的生活。
最近在跟同事聊天时偶然聊到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令家长们都很头疼的问题——“剩男剩女”的问题。通过和身在其中的人聊天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剩男剩女”们并不是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让自己心动或对自己心动的人。但为什么彼此都没有抓住机会呢?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或对方长的丑,而是因为觉得当时自己还年轻(因为在他们看来年轻就是谈判的资本啊),万一再遇到各方面都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岂不是后悔都晚了。不过最终的情况却是,这个后悔迟迟都没有到来的迹象,真是后悔这个后悔。
进一步更深层次的了解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才知道,其实他们对另一半的要求真的没有特别高,反而都是一些看似都很普通的要求。比如,身高不能太矮了吧!长相不能太丑了吧!学历不能太低了吧!对父母不能不孝顺吧!人不能太不上进吧!最起码要有共同语言吧……
如果单独看每一条要求的话,其实他们并没有说谎,要求真的没有多高。但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呢?其实如果仅仅只是找一个身高不太矮的人,大街上遍地都是,并不是没有不符合条件的人。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长相不能太丑这个要求的话,在大街上就不再是遍地都是了。如果在这两个基础之上再加上更多的要求的话,基本上遇到理想中的人的概率就非常低了。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适龄期间所能够遇到并且深入了解的人一般不会超过150人,而且这个人数还是包括同性的。于是,按这个概率算的话,基本上要过三辈子才能遇到理想中的人。
这还不算另外一个蛋疼的因素:弄不好对方也在这么挑。
另一种事实
这里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些不是”剩男“,也不是”剩女“的人。感觉他们好像也没有怎么花费太多时间、太多的精力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貌似轻而易举的就过滤了这些烦恼,让人感觉特别不公平。
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就能得知,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什么要求,他们其中甚至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只不过和另一部分人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分清楚到底哪个要求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到底哪个条件是非满足不可的。在分清楚了哪个最重要之后,剩下的就是找一个符合这个条件的人。
方向相对准确,就不会在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碰运气了,进而也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什么最重要
在这里有个问题就自然而然的来了,那就是:人一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答案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早就已经知道的:选择最重要。
自然而然,我们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就是好好的做好选择,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做出很多选择,早晨醒来之后是继续睡觉还是早起、上班的路上是玩游戏还是看书、工作时是全力以赴还是磨洋工、晚上是学习提升自己还是在外胡吃海喝、是按时早睡还是刷会抖音......这些选择都无一例外的影响着我们的结果,影响着我们最终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以及发展成什么样子。
再进一步仔细看的话,其实人生中需要拼了老命、费尽心机的做出重大选择的机会,也就那么几个,用手指都可以数的过来。比如选择上什么大学,选择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去哪里发展,选择和谁以及什么时候结婚,选择什么时候创业,选择什么产品投资,怎么好好培养自己的下一代等等,所谓的“大事”好像也就这么多。于是怎么做好这些选择,就很自然的成为了我们人生当中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事。
当然,有些同志可能会说,我一般都不会去做什么选择,我就喜欢顺其自然,就喜欢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但事实真相其实是,不去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而且还是一种很消极的选择。并且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动的选择,承担结果的都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价值观决定选择
那我们做选择的背后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也是我们每个人早就知道的,那就是价值观。
我们每个人做出每一个选择的根基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做出的选择自然也就会有所不同。那什么是价值观呢?简单通俗的说就是:知道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在选择时就会在相应的维度上做出选择了,选择不同,当然结果也就不同。
比如,我们知道了早起的重要性,就会自然的做出不在熬夜的选择;知道了时间的宝贵,就不会在把时间浪费在不能使自己成长的事情上来;知道了注意力的重要性,也就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了。
所以,锤炼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也就成了必须要做的正确的事。
选择的方法论就是---添加必要条件
再进一步,选择有什么好的方法论呢?
先来说一个亲身经历过的故事:在每年的高考中,美术专业的考试都会在3月初进行,也就是说在3月初就要考虑要报考哪个学校,并且到相应的考点去考学校组织的素描和水彩的专业考试。
高考的失利,不知为什么就感觉在亲人面前很丢脸,自己也觉得自己应该能考上大学的,所以就选择了复读。在第二年的专业考试时,会想着如果再考不上就会更丢人,会让家里人更失望,这种局面实在是不想面对。于是第一个要点就把考试的重点放在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外省学校。至于第二个要点就是学校要还可以,最起码是个大学吧,于是在这两个最必要的条件下,自己的选择范围一下就缩小了很多。由于目标明确,报考的学校也就自然很明确,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了。
所以,选择的深层方法论就是:添加必要的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的减少。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非必要条件参杂进来的话,那么就会使得自己好像“根本没有什么选择”一样;就会导致自己在更多没必要的事情上花费自己更多的精力,而每个人精力又都是及其有限的,你用心做了这个事,就很难在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在做另外一件事情。
于是乎,就有人觉得“深入思考”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过着”顺其自然“的生活。但现在我们知道了,并不是深入思考没有用,只不过是没有思考重要的东西而已。
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的选择就是增加条件,而且一定要是必要的条件。
我们开头说的”剩男剩女“们之所以剩下,就很有可能把太多没必要或者没那么必要的条件放了进来,进而导致了可能的选项急剧减少。
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但观察别人、反思自己,四处求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绝大多数人重大选择上是毫无能力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明确的价值观作为导向;另一方面是不想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罢了。害怕有什么“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生的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让别人帮自己选择,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自己选择能力的机会,恶性循环,生生不息。
但这一切又都是自己造成的,也是自己可以改变的。
怎么锻炼自己的选择能力
但很明显的是,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否则也不需要努力练习了。
那到底怎么训练选择的能力呢?
首先就是要磨练自己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通过价值观就可以筛选出必要的条件,通过这些条件所选出来的结果又可以继续强化自己的价值观。
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努力使这个过程正向循环。
其次,仔细的记录每个选择的过程。并时时回看这些过程,分析这些过程哪里有错误,哪里可以调整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反思,才可以回顾,才可以改进,进而才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三,遇到重大选择时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帮助自己做选择。比如:拿出一张纸,把所有的必要条件都罗列在纸上;为每个条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列并打分;为每个条件的必要性进行打分;这样结果很快就会跃然纸上,但这个过程需要后续的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因一时的情绪选择而出现的错误选择。
如此这般,经过练习之后,选择的能力也肯定会有所提升。
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概念的存在,那么在遇到问题时就不会往这个方面去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比如“上火”这个概念,我们中国人当然都知道它,但如果我们对一个外国人说你“上火”了,要多喝热水时,他会一脸懵逼,因为他们的民族文化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所以自然就不知道什么是“上火”,也不会想到自己会“上火”。
所以,如今已经知道了选择的重要性的我们,已经知道了要给选择添加必要条件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练习选择能力的我们,是不是可以避免自己成为“剩男剩女”了呢?
更多精彩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