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打开微信,一片祝福。因为自家孩子已长大成人多年,自己那个年代的老师因为各自的变化几乎联系不上,所以现阶段就暂时没了可以为之送上特别祝福人。
不过,谁的人生里都会烙印着几位老师形象,他或她,在不在眼前都会停留在记忆里,它与我们青涩时光的成长有关。
从老师眼里看学生和从学生眼里看老师,我们获得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1)小学老师
在我小学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数学的女老师。中等偏胖的身材,眼睛很鼓很翻,看人是盯着不动的,有点吓人,所以私下里,同学们称呼她为“邓鼓眼”
如果不是遗传,那它也该是甲亢腺引起的原因了。
她的特色不单单是她的眼睛,她教学风格也很泼辣独特:对于上课不专心听她课的同学,她手上的粉笔就是武器,她从来都懒得走过去招呼教育,随时都是直接甩粉笔节,粉笔在她手上被扳成一小节一小节,直接打过去,百发百中,一到下课,满教室都可以捡到粉笔。对于影响他人上课情节严重的,她直接摔黑板刷过去。
好像班上大多数同学都被她扔过粉笔,砸中后有些小痛,也没出过大事。
还有一位男老师,高高的个子,皮肤很白,经常被班上同学气得罢课。罢课的时候,他会骂人,把书往讲台上重重的一放,骂一句,也就一句“妈的个鼻”。然后站在外面怒视教室,气一会儿又进来接着讲。
我对他印象不错,反正又不是骂我。
偶而,他会把一小部分作业交给一些同学带回家去帮着改本。我有时会接到这样的任务。
那是非常荣耀兴奋的事,意味着老师放心你,欣赏你。
所以他也是为数不多的直接给我幼小心灵鼓励和信心的老师,光这一点,我就觉得终身难忘。
上美术课,还有一位男老师,印象也非常深刻,很年轻,有优美的男性声音。
因为名字中有“生津”两字,又被同学们编了一个糟糕的谐音绰号“神经”
我倒是蛮喜欢上美术课,好多同学画不出来的画,对于我就没有难度,觉得这课它就适合我。
他的课实在太少,每次课堂上都有一种乱糟糟的开明自由之风,一堂课画下来,班上同学从来没有好坏之分,很是轻松。
他言语也不多,上完课就很清高的走人。
唯一一次,我穿了一件老妈用华达呢藏青裤料改做的裙子,里面配了个蝴蝶结白衬衣,看上去有港台剧里学生校服的模样,他用十分欣赏的眼光点头招呼。
那个时候,我就自豪的觉得可能艺术家欣赏东西的眼光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很是受用。
这次经历启蒙了我对服装打扮的重视,也隐约感觉到了人靠衣装的虚荣,因为平时上课都穿得太为普通,黑不溜秋的长期淹没在人群里,那一次我感觉自己好像发光了。
(2)初中老师
上了初中,授课老师全是清一色的男老师,教学风格迥异。
我们的化学老师是一位年龄有点大,但特别战战兢兢认真讲课的老师。
每次他为了更好形容比划分子结构的状态,他永远会双手两两相扣,丁字步的站立在讲台上,宛若歌唱家在舞台聚光灯下立定高歌的姿态。最后也博得一个雅名“歌星”
我们的物理老师前后有两位任教。
前面的一位中年老师,头发从来不刻意梳理,一副自然派的画风。人是长得高高大大的,但常年虚着眼睛看人,走路也是一个肩膀永远低一些,感觉是侧着身体在走,衣服也穿得没精打采。
听说他的消沉是源于家庭的不如意。
他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喜欢跟他开玩笑,趁他不注意的时候,解开他棉衣后边的带子或给他打个好看的蝴蝶结,他发现了也不生气,只是懒洋洋的点头坏笑,意思是我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但无所谓啊,随便你们怎么弄。总之,他还是算对同学极其温和包容的老师了。
后面一位物理老师,其实也是很慈祥的,因为不严厉,上课的时候,总有调皮学生溜号或迟到。
一次还没到下课,又有同学提前溜出教室,看见班主任远远的在外面拦截,又悄悄溜进来,这些都是在老师认真写黑板时发生。他听见脚步声和同学们的窃笑声,也不急于转身,而且用电影里面才有的慢镜头动作,缓缓转过身来,然后使劲用眼睛瞪全班同学一眼,不说话,再缓缓回过头去继续写黑板。
又有一次,抄黑板的时候,不知道谁在下面吹了口哨,他还是慢动作回放一遍,迟钝而又高傲的瞪一眼不作理会。
下课以后,他胸有成竹的叫女同学下课,男生留下。
男同学们面面相嘘,只见他抬着眼皮,平静的问道:现在你们来说一说,刚才是谁在吹口哨?
男同学们一片叫屈,“冤枉”。刚才那口哨当真是女同学吹的。不得已他只能放了大家。窗子外面的女生一阵狂笑。
因为误判学生犯错风格,再次看见学生时,我看见他拿着课本走出来的时候,一脸尴尬。
(3)高中老师
上高中的时候,最难忘的有两位老师。
一位触动我最质朴的感情体会,一位直接影响了我的性格。
高中数学老师,是一位清瘦黝黑,满脸络腮胡,常年烟不离手的中年男老师。平时沉默寡言是因为他的家庭跟其他老师有点不一样,他的妻子是地道的农村妇女,他的家庭,他的小孩都还在农村老家,似乎他刻意的跟其他老师保持着一定距离。
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在课堂上,每当有同学极其不努力打恍的时候,他使劲摇头和充满惋惜的模样。
但他有个特点,课堂上,只要有谁在认真的听课,不管成绩好坏,他都会不眨眼睛的盯着你讲,生怕丢失你的注意力和兴趣。
这双眼睛,每每想起都会心生惭愧,因为年轻贪玩,很多时候辜负了老师一片赤诚的心。
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这个老师更是清高,他的清高不在模样,完全在他的思想。
他的模样和他的幽默混在一起,甚至有些滑稽,但他的教学实力和他的思想性格却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那个时候,课文里鲁迅先生的作品特别多,我有时就觉得鲁迅应该就是老师这种性格的人,也喜欢把他们个性重叠起来看待。
他性格鲜明,爱恨也鲜明。
有很多关于现实社会,关于当前形势,关于历史事件的政治态度的看法和观念都是他传达给我们的。
我们很乐意听,因为他在帮我们掀开这世界的一角,满足我们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寓教于乐,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去体会这世界的丰富。
他的语文课上课时间从来不用上满,最后十分钟,他总是用来讲授其他内容。他的实力充分的体现在同学们的成绩单上和对科目的爱好中。
我知道,我们上高中时,全部同学参加市里统考,没有低于70几分的。也就是说,全班同学都喜欢上语文课,这就是他的能力。
最后十分钟是我们狂欢点,我们不仅仅获得国际国内现实信息还轻松背诵了好多古诗。词。
他喜欢带动同学们回到幼儿园的幼稚状态,所有提问要我们全班(小朋友)同学一起回答。限时竞争谁最厉害,最短时间背下一首诗,是他最喜欢考我们的游戏,同学们也都激情高涨的竞争,十分放松的状态下,背了好多课外诗词。
平时,同学上课迟到,他不惩罚,故意把眼镜滑倒鼻梁上,像帐房先生一样,从鼻梁处的眼境框里上下打量教室门口,问同学们,门口“哼哈”二将是干什么的?
他的吐槽语言里,我们能感觉到爱和包容,让在笑声中学会反省自己。
有一次检查作业,问:“小朋友们”,昨天的作业都做了吗?
“都-做-了”同学们最喜欢被当着儿童对待,回答也报以诙谐,齐刷刷的拖着嗓音回答。
其实老师知道里面有滥竽充数的,喊的特别起劲。我就被逮了个正中。
走到我的桌子前,拿起我的本子认真的看了好半天,还不停点头称赞夸奖做得好好。我心虚了,只有我知道那上面一个字都没有。
最后,他拿起本子让全部同学看,同学们一下子笑了起来。
他最后总结:这是皇帝的新衣,不称职的人看不到,你们都不称职,我称职我看见了。
全部同学又是一阵狂笑。
他就是这样风趣的说一些幽默的话,让你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还有一次,一个高个子女生坐在最后一排,把书立起来,躲在书后面认真的剥花生吃。
清脆的剥壳声音被老师扑捉到了,老师故意努力睁着眼睛,侧着耳朵,也不停止讲课声音,只是把讲课内容妙变成《诗经-魏风-硕鼠》
铿锵有力的读道: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硕鼠硕鼠……
认真听课的同学们怔住了,跟着老师的目光游走,听到了来自最后排座位的窸窸窣窣微弱声响。
当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到剥壳声音那边,老师一首诗都要读完了,那位女同学还浑然不知的沉浸在滋滋有味的剥壳咀嚼中。
等全部安静下来,哪位同学抬头才知道自己被当着硕鼠,成为焦点人物已足足有一两分钟了。自然大家又是哄堂大笑。
这样的事,老师也不责怪,笑一笑,学生自己收场,老师继续讲课。
老师的趣事很多,他也曾将我的作文在班上念过,所以能得到老师注意也增添了我写作上的兴趣和自信,这些心里面的感激和体会也从来没机会向老师们表达过。
那些流年中,鲜活的我们,鲜活的老师,体现我们那个时代独有的特点。无法消失的记忆,伴随着成长,伴随着回忆,伴随着老师们越来越远的脚步,在岁月深处熠熠发光,成为一道难忘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