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打造终身学习力 成长思维》笔记3
盘点个人资产负债表
认识资产负债表
既然我们已经知晓自己就是最重要的资产,那么第一步就从认识自己开始。这里借用一个理财工具——“资产负债表”,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每个人开始学习理财时,都需要先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盘点清楚自己的资产和负债。
只要有效利用表格和数据,就能一目了然,迅速掌握资产的真实状况。
资产负债表主要分为两部分——资产和负债。通常资产在左,负债在右。资产是指能为你赚钱的项目,如银行存款、余额宝和其他投资等。
负债就是你欠他人的钱,如借款、信用卡、花呗等。如果有房贷和车贷,也要记在负债上面。两边填完之后,可以得出两个数字——总资产和总负债。而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也就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务上的净资产。
对于大学生和刚踏入职场的朋友,不建议有负债。负债不仅会带来额外的压力,有的负债还有利息,让现金流不断减少。如果资产不够,最后的净资产为负,那么最好想想其他开源方法,做兼职或其他的变现方式(下一章我们会具体讨论工资之外的开源方法)。
建立个人资产负债表
在我们生活中,资产可以为我们带来收益,而负债则让我们的钱越来越少。
举例: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什么是资产和负债。
对于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年龄和学习经历是个人最大的资产,而负债则应该包括缺乏工作经验、需要投入培养的成本和人力成本等。
日本作家野口真人在《精准努力:如何用金融思维在职场快速超车》这本书中说:
企业在评价一个人时,最透明、最公平的标准,就是这个人创造的现金流量。只有当一个人赚取的利润超过公司制定的目标金额(KPI)时,这个人的价值才会被承认。
而什么能带来现金流呢?答案还是资产。所以,自己拥有的能力、证书或技能,应该认真盘点,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资产究竟有哪些。
很多人工作之后,个人资产就不再增长。因为他们不再通过学习进行自我增值。而对于企业员工来说,除了工作本身获得的工作经验能成为资产外,更需要自己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力,不断地进行拓展学习、自我增值。只要最终资产减去负债的净资产为正,能给企业创造现金流,那么你就是有价值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巴克敏斯特·富勒曾说过:
“如果你想教给别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请不要直接教。相反,请给他们一个工具去用,他们将在实操中学会这个新的思维方式。”
任何工具都是介质,掌握思维方式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