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钱,我曾经信奉一句话——花出去的钱,才算是你的。
打个比方,你挣了两万块,但是你没花出去,你没有享受这笔钱带给你的愉悦,这钱就不能算是你的。
只有当你把钱花出去,通过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享受到其中的愉悦之后,你才算拥有了这笔钱。
钱如果只是存在卡上的数字,多,或者少,没根本的区别。
我就是靠着这个信条,从“月光公主”一路长成了“月光皇后”,还打算奔着“月光太后”去。
为了挣钱不存钱这事儿,我妈妈没少数落我。
大抵是她觉着,我早晚会因为“没有远虑”而吃亏,栽跟头。
但在我看来,花钱无近忧,我还考虑什么远虑嘛。
一直到我打算自己出来做点事情,远虑瞬间成了近忧——我的选择性少得可怜。
就像执中欧巴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说》里提到,“财富,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选择性;而完美的人生,便是‘时时都有选择,路路都有回转’”。
今天看了《学会花钱》一文,着实是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我终于明白:这十几年来,我只是在消费而已,连曾经以为的“自我投资”,也没完全逃脱开消费的定义。
那到底该如何花钱呢?从三个钱包开始说起。
第一个钱包:消费,要适度得花
1、要把钱花在效用高的事情上
前两年,各类“团购网”铺天盖地,我趁着新鲜热闹,也买了不少东西,因为性价比高啊。
但实际收到货物时,让我满意的少之又少,商品的质地让我不敢恭维。但想着是团购买来的,也就算了,退货也麻烦。
结果,家里堆了一大堆不用的东西,看着闹心,用着糟心。
最后只能扔的扔,送人的送人。如果把这些钱聚集起来,买一样心仪已久的大牌货,不晓得能用得多舒心呢。
真正得衡量性价比,要用总价除以使用的次数,而不仅仅是看总价。
2、花在今天,而不是明天
我有阵子特别热衷于参加“众筹”的活动,各类都有。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年中,有一朋友众筹建民俗,只要投700元,在民俗建成后,就可以享受1500元的套房。
该民宿现已建成,但是这套房必须在7月前入住。可我接下去忙得很,是否有时间去享受,还有待权衡。
这一不小心,又给自己找鸡肋。
第二个钱包:投资,要多花
1、 合理对抗风险
如果我现在有10万块,一定会先上一些适合理财小白的课程,学习“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
在这件事情上,我原以为,我算是不遗余力了,我在很多培训上砸过钱,英语培训啦,专业培训啦,营养师培训啦……七七八八的,不下七八万。
然后,各方面都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
文中有一句话,直戳要害“如果这笔钱花了出去,但并没有去认真听讲、付出行动、并且不断总结改进,那就不是投资,而是消费”。
我打着“自我投资”的幌子,消费了内心的焦虑而已。
3、估算收益再做决定
曾经在小灶群和另一个英语培训社群之间纠结,到底该报名哪一个。
先撇开经济能力不谈,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说,我也无法同时报名两个社群。
我思前想后半天,英语的运用对现阶段的我来说,并非急需;我急需提高的,是自己看问题的思维高度和角度,是提升写文章的水平。
所以最终,我还是加入了小灶群。这一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并没有错。
第三个钱包:投机,要少花
我不是个投机的人,所以也不做投机的事情。
更何况花投机钱包时,要理性地计算概率,对于我这种不会计算概率的人来说,还是不打开这个钱包为好。
我们不要对事件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期,影响花钱的决策。
即使抛了100次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第101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依然是50%,并不会因为你已经抛了100次而改变。
比尔·盖茨说:
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一笔钱一样困难。
在资本的世界里竞争,能否正确使用金钱,决定了财是否愿意理你。
好好管住自己的三个钱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