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由央视出品的综艺《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演员演绎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从古至今文化古籍的来源,发展,传承。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主题,看典籍知大国智慧。是拥有内涵,价值,意义的综艺,古今跨时空的对话引人泪目。
其实在看这个综艺之前,很多典籍的名称相信我们都是从小就听过的,但却几乎都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过,比如《尚书》 ,《论语》,《天工开物》,《孙子兵法》。。等等。
步入主题,第一期,说的便是《尚书》,倪大红老师饰演的伏胜,一生坎坷,但却都是为了护“书”,整个故事可以看到倪大红老师精湛的演技,让人不看着就觉得那就是伏胜本人,可以说,没有伏胜,就没有现在的尚书,撒贝宁作为现代读书人,穿越古今,与伏胜的对话更是引人泪目。
我将 以我所见,写我所感
1900年,中国敦煌莫高窟被发现典籍万卷,清朝末年被流散世界各地,1910年部分运到京师,如今,1600余件敦煌藏书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列四大镇馆之宝,《尚书》便是其中一部分《尚书》被称之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流传至今已经2000多年构建古老文明知识体系,文化薪火相传。
它记载了尧舜禹,夏商周的历史一共58篇,有上千年的跨度,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的源头。
看了这一期,知道大禹除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外,还知道了他平定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洲,雍州),被我们称为华夏九州。
看了这一期,知道为何那么多人舍命护书,因为书的好处(知先贤执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看了这一期,知道为何会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便是,
以人为本。
如此有意义的综艺,可被称为大国匠心节
目,真的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