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至金代,也有深度的发展。金从立国之始到金代灭亡前后约一百一十九年时间。由宋入金的吴激、蔡松年、宇文虚中等人创作的慢词多沉郁,有故国之思。如吴激的《人月圆》、《春从天上来》、《风流子》。蔡松年的《念奴娇》(离骚痛饮)、《雨中花慢》(忆昔东山)《千秋岁》(碧轩清胜)等,书写着对金代统治现实的不满,流露出归隐的思想。完颜氏词人中完颜璹风格豪放、女真词人和道士词人也有丰富的创作。金代晚期词坛元好问独树一帜,在金元之际颇负名望,多感时伤事之作。代表作《骤雨打新荷》、《摸鱼儿》等。
南宋前期词人首推李清照。其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伤春怨别的闺阁生活,表现女人多愁善感的个性,风格灵秀,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南渡,面对国破家亡,其词多写亡国之恨、破家之痛和个人身世的不幸,风格沉健,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伤情调。如《声声慢》下片,触景生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李清照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其创作上,更体现在他对词学的造诣上,她早年曾作《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等词人的不足,南宋前期,面对着金兵的入侵,不少爱国词人振臂高呼,爱国之情溢于词表。张元干、岳飞、张孝祥是早期代表。张元干那“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要斩楼兰三尺剑”的抗战激情,正是那一时代许多爱国词人的共同心声。岳飞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令无数爱国志士为之振奋。
南宋爱国词人中,辛弃疾可谓独树一帜,号称大家。其词驰骋百家,搜罗万象,横绝六合、扫空今古,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达到两宋词的最高峰。辛词现存600余首,向来被人们称为“英雄之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如《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等都体现了辛词的这一特点。当然辛词中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心情的也不少。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慷慨。辛词中也不乏风格婉约,格调清新.寓意深曲的佳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颇有田园风味。在辛弃疾豪壮爱国词风的影响下,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也挥洒战斗之笔,激扬爱国之情,写出了不少笔力雄健、风格豪放粗犷的佳作。他们也被称为辛派词人。他们和辛弃疾的词作对南宋后期文天祥的爱国词有很大影响。
南宋中期以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政局暂时稳定,爱国词退温,中后期以姜夔为首的姜派词人崛起。姜夔是位多才多艺的作家,精通音律,能自制曲谱。其词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尤以意境清苦、语言凝炼著称。內容大部分是记游、咏物和感慨身世的。尤其是咏物词更令人拍案叫奇。如咏梅的《暗香》和《疏影》,托物怀人,语意深婉。《暗香》上片从往昔梅边相会时写起“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接着写离别后无心赏梅却被梅花的“暗香”触动了事:“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外竹疏花,香冷入瑶席。”下片幻想折梅寄远,感叹重逢无期“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姜词中也不乏伤时悯乱的佳作,如自度曲《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杜朗俊赏、算而今,重到虚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词对后世影响较大,历史上颇多争议的吴文英也受其影响。宋代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张炎,尤其推崇姜词的“清空”,并遗有论词专著《词源》,强调“词之作必须合于音律”,注重“词婉于诗”的抒情性,其词在元初颇负盛名,对清初浙派词人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