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的风
我见过无数西北的风。
有的放纵,狂野不羁;有的内敛,却不失野性;有的温和,却也时常夹杂着寒意;有的看似粗狂,可也细腻如水。
总之,西北的风骨子里透露着一种“野”。
这种野,并不是野蛮粗暴。我认为,相对于其他地方的风来说它多了一点直迈豪爽。或许是环境恶劣所致,时常有干旱陪伴,有寒冷相随,这才导致西北的风如西北的汉子一般性格分明,热就热到彻底,冷就冷到入骨。
荒凉,渗透了它的生活。总觉得它所处的荒凉也是原因之一。一个人的旅行难免是孤独的,尤其是荒凉到没有人烟,只能一个人自顾自得快乐。在茫茫草原、戈壁或平川,一个人的行走未必是不快乐的,风也如此,带着自己的歌声,呼吸着荒凉气息漫无目的地走着飘着,留下一路的歌声呼啸着。
它一路走着,更像是英雄守卫江山。
看见长城它便成了秦将蒙恬,抚摸着曾经留下的遗迹;也有时成了骑着战马望向匈奴方向的飞将军李广;呼吼时,如一群历经千难万险毅然东归的土尔扈特英雄;更多时,飘荡在四方成了霍去病的英魂。
它时常咧开着嘴,奔跑着。
(二)黄河
我吃着黄河的水长大。
我对黄河的印象,更多像是一位和蔼的母亲。
母亲,她是个急性子。永远不知疲惫的奔跑,面色泛黄,湍急的河水似是她流动的血液,无时不在奋斗。正是因为如此,养育了无数敢打敢拼的黄皮肤儿女。
她胸中流淌的古老文明是那生生不竭的乳液,养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
他们倾尽内心对黄河母亲赞美: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雷霆横刻千重山,澎湃纵雕万里原。—朱炳仁《黄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这些赞美,我觉得不够。并不是文人墨客不够深情,只是一杆笔怎能达全意?
我曾在山顶俯瞰,她蜿蜒流动,像是一个“几”字,其实更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不然,诗人左河水在以黄河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奔海》中怎能写出:“几环咆哮卷沙腾,一路狂涛气势宏。裂岸穿峡惊大地,带云吐雾啸苍穹。”
我期待着她,黄河的水不再黄。
怎样的遭遇使她变的如此这般颜色。应该是年轻时曾奔流过无数地方,所走一地便带走一片泥土,泥土的颜色久而久之渗透到了皮肤。
她的儿女们说,这是环境所致。真的是这样吗?那么为什么泥土继续在流失,工厂污水还在肆意流淌?
书上说“黄河清,圣人出”。
我期待着,黄河清澈那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三)兵马俑
我凝视了两千年的黑暗
终于
打败了等待的煎熬
战前
亲手种下的桃花树
和那戴着桃花的人儿
如今在何方
只有战马,战车
冰凉依旧
岁月束缚住了我
有力的臂膀
可我的心还在
滚烫地跳动
擂起战鼓
哨号一响
启封我千年的辉煌
(四)狼
我趴在时间里
透过草间的缝隙
夜月给我一双
望向西北大地清晰的眼
凝固的空气在作伴
时间,缓缓流走了我
内心的躁动和
猎物的生命
它的警惕
最终输给了名叫
耐心的爪牙
肉到嘴中的味道
是用胜利当佐料
勇敢
是人们赐给的称号
其实
我并非勇敢
也惧怕
猎枪、毒药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