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万寿无疆的,是旧宫殿,而不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帝王。与宫殿相比,他们都是短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宫殿是一座深邃而华丽的坟墓,日复一日地吞噬着帝王们的肉体。多么恢弘的理想,一旦被投入到宫殿中,都会血本无归。”
想和大家聊一聊散文家祝勇和他的作品《旧宫殿》。
祝勇是中国新散文的领军人物,写作手法标新立异,作品多是对历史与建筑的解读,并融合当代的思想,使得历史与历史人物跃然纸上。与千篇一律的宫斗剧不同,《旧宫殿》一书中没有后宫儿女情长的琐事,更多是为我们剖析明朝的宫殿建筑与那一段血腥的皇权争夺史。作者在文中偶尔是握着门票的游客,伫立在恢弘庞大的宫殿建筑前,思考着一座宫殿的诞生始末与风雨变迁。偶尔又是以巧妙的方式进入历史的幽灵,以诡异的视角出现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皇宫中,手持一架摄影机,注视着六百多年前那些宫中之人的一举一动。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段描写阉割的片段,活脱脱就是一场全方位的血腥的残暴的现场直播,每一个动作细节与手法都描写的淋漓尽致。被阉割的小太监仿佛从书中伸出了一只手狠狠地掐住了读者的脖子。那种窒息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也难以接受的。作者祝勇以饱经风雨的旧宫殿为起始,立足于每个细小的人物之上。虽没有历史恢弘的大场面描写,但仿佛附着在历史人物身上般的代入感,使得这本书变得无比出彩。
接下来给大家阅读的这一段书中原文,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明朝往事,朱棣与朱允炆的皇位之争。让我们开始吧。
“
朱棣踏进宫殿的时候,大火已经熄灭,惟有残留的少许微弱的火苗,在不易察觉的角落里,艰难地喘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的味道。那些在大火中消失的器物、锦缎、纸张、香料甚至肉体,已变成青烟,依然停留于原先的位置上。那种难闻的气味如同看不见的粘稠的液体,拨弄不开。朱棣本能地扇动了两下袍袖,毫无作用。
时值夏季,南京城的天气炎热而滞闷。被焚毁的皇宫,更是让人透不过气来。已经消失了形骸的大火,体温却触手可感。那残存的温度足以将手掌烫红。虽然隔着袍服,皮肤仍有烧灼感,仿佛有一万个火星在筋肉间滚动。空气仿佛突然间不知去向,朱棣张着嘴,但他什么都呼吸不到。他深吸了一口,嗓子眼立即感到异常疼痛,火辣辣地,像被一只火钳夹紧。他有些恶心,要呕吐。他伸出手,想扶住柱子。但他的手什么都没能碰到,一阵晕眩中,身体的重心开始偏斜,几乎跌倒。
“燕王!”
周围的兵士忙把他搀住。他站稳,慢慢抬起头来。大火已将皇宫的景象篡改得面目全非。昔日熟悉的宫殿,巨大的宫殿只剩下黧黑的骨骼,红色的梁柱上金漆的图案,已被大火抹成浓黑。结实挺拔的金丝楠木巨柱,几乎成了焦碳,仿佛轻轻一触,就会化成粉末。烈焰焚烧后的灰屑已经没过脚掌,脚步落处,都会掀起一阵黑色的波澜,那些细小的粉末,如同没有体重的黑色的精灵,在空中舞蹈和晃荡。满地的黑色中还间杂着少量灰白的余烬,行走时,脚下的黑色旋涡深处,偶尔还会发现萤火般猩红的亮点。
朱棣行走的脚突然被一只手勾住。朱棣低头一看,发现是一只被烧焦而卷曲变形的胳臂,如同尘土中露出的一段树根,表皮上还有几个凸起的疤结,鹰爪似的手指攥住了他的半个脚掌,仿佛不是朱棣无意中踢到它,而是被它有意抓取。朱棣想摆脱它,但它很有力量,紧紧地攥住,不肯撒手。朱棣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有些失态地大吼一声:
“朱允炆!”
朱棣不知因何喊出了这个名字,他的吼叫无疑惊动了士兵。他们循声赶来,顺着朱棣手指的方向,搬开了几根木梁,一具弯曲的尸体显露出来。他长长的头发像液体般流了满脸,并且早已嵌在皮肉里,掩盖了他狰狞的表情,只能看到几颗牙齿,尖锐地突出着。显然,他在死前挣扎过。也许他曾经为自焚感到后悔,他有机会逃跑,但是塌落的梁木阻止了他的脚步。他被压在下面,无法动弹,只能忍受烈火的刑罚。
士兵试图搬动尸体,但尸体与金砖的接触面已被烧成糊状,紧紧地粘在上面。朱棣转过头去,一挥手,几名士兵一齐用力,一阵撕裂的声音过后,尚未烧焦的肚肠像流质一样倾泻下来。建文帝的尸体被收拾走了,地面上,大半张人皮还粘在上面。一截龙袍的残片,被血肉模糊的皮肤覆盖在下面。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数不尽的人和事,其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与狰狞着丑陋面目的种种,放在现在的生活中依然存在。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赛场上的团结一致,教育家的呕心沥血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印证的影子,历史既是文学的骨架,也是文学与当今生活繁荣生长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