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填表,才知道明天就是12周了,倏忽之间,两个多月悄然流逝。
在这样的两个多月里,怎么做的、效果好不好,都值得去反思。在长达一个月的入学习惯培养里,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差强人意,但也有令人头疼的三个人,钟泓帆,张旭彬,张凯瑞。
钟泓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表扬,偶尔可以做到一节课认真听讲,大多数时候,习惯自顾自地玩,写作业时边写边玩,经常性转过头去看别人的答案。在这两个多月里,我们曾付出巨大的努力,不厌其烦地进行教育,效果是有,但较小。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午休完成了语文和数学作业。后半学期,要加大力度改变它,使其行为逐渐规范。
张旭彬,因写字速度极慢,无法完成语文和数学作业,多数的时候靠家里人给其抄好题目后完成。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又十分地懒惰。多次谈话,有效果,但效果不持续,遂应该多关注。
张凯瑞,写字速度极慢,时常在校完成不了数学作业。上课易走神,当所以人都在做练习时他总是无所事事,时常以没有草稿纸为理由课堂上不做练习,懒于思考,作业看回家后家长抄好题目完成。多次与其家长探讨,还是没有想到好的对策,这样下去后半学期学习难度加深,十分危险。
以上三人,后半学期要及时跟进,家长会时要单独与其家长沟通好。
(一)入学慢,合理就好
几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们来适应一年级的教学,可以说入学十分地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没有办法,这是规律。
当初的开学第一课确实没有上好,以至于到了现在课堂都会太过活泼。这样的好处是没有扼杀学生的思维,但弊端是课堂秩序不够有序,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思考。
为此,对策是:慢慢纠正,合理批评。刚接手的时候,很多的做法都在沿袭上一批一年级,也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和改进,遂入手时没有规范好。仔细想来,刚开学那会,班上也没有这么的活泼,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要仔细思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采用的是鼓励教学。以前没有想过,过多的鼓励是否合理呢?值得商榷。学习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好的事情,即使没有鼓励,也应该做好。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另一个反思是对课堂结构的分析。为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因为教材内容比较的简单。像这次期中考试,来了一道书上的例题,当时我是讲清楚了,但一考试下来,会的人并不多。这个现象足以说明教学效率不够理想,究竟是讲解得快了,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都要去思考。
第二个月的教学相对来说更加地具有针对性,此时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了,习惯上也不断走向规范。
(二)养习惯,长此以往
好的学习习惯是好的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
课堂习惯不够好的问题始终是我思考的重点,太多的学生课堂上都急于表现自己,抢答的现象比较严重。一定要学会正确的批评好一个人,使得班上课堂上保证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
还有一个问题是作业的问题,后面的这些学生因为语文作业完成不了,更本没有办法完成数学作业,我们在等学生交本子过来的时候就应该时不时去看看学生的进度,以做好适时的辅导。
第三个问题是改变课堂上帮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换成引导学生自己去检查,这样做也可以打消有学生以为做完了就万事大吉的念头。
数学课上一定要注意抓好组织教学,使得人人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人人都有事做。特别要说到张凯瑞这样的一个学生,行为的矫正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
还有一个是考试习惯的问题,太多的人渴望有一个理想的分数,而忽略了做题的准确率。这个问题要在班上强调好,做题目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考试时间是充分的,这样说的话也要考虑平常是否有做题极慢的人,这类人要撇开。
如果有时间的话,多分析学生错的题目及原因,好找到对策。这次考试题目较简单,要告诫学生戒骄戒躁,用最好的状态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三)贵在恒,进步点滴
学贵有恒。
要教会学生以稳定的状态,积极的心态,低调的姿态进行学习。
作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即使予以鼓励和评价,总之,一定要有反馈。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原来老师是关注到了我的。
由此可知,自己的教学日记也要相对应地跟进,以便及时记录课堂和反思教学。这次期中考试,年级前三名都在我们班,说明我们的努力还是有效的,是值得的。
班上的中等生现象比较严重,在35人优秀线上的情况下,80~90分21人,90~100分14人,与别的班相比,拔尖的人太少了。也许是教学上哪里没有自己没有较好,而且自己竟然还没有意识到。记录的时候,要细致一些,再细致一些。
后半学期的学习很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期末考试的成绩。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不断改进课堂的组织教学,使得太过活泼的课堂走向良好。
另外,要十分注意后进生的学习习惯的纠正和养成。必须强有力地使之改正。
总体来说,前半学期教学正常,效果良好。不足之处上文多有涉及,一定要非常注意习惯的养成。班上的作业也要想办法抓好,家长会到时要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最后要注意,家庭作业一定要在学校里讲解,如果没有时间,就出在作业里,及时讲解。
另外,班上写作业慢的人不在少数,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学贵有恒的道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