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不知为何,今天再次在电话里听到父母“指派、要求”的好心安排时:体内会升起抗拒的情绪,语言上给予明确的拒绝,一反以前顺从、考虑及想一想的做法。

回放当时的情景,大脑即时浮现儿时父母强制性的命令画面,抗拒的情绪随之产生,明显体验到内心的振动。

父亲是个固执的人,这么多年里,违心的服从已成惯性,却从未像如今这样,明显地自我暴露给自己,见到自己内心隐藏的一面。

从小到大,一直喜欢母亲乐观、积极、不与人争的好脾气,内心亲近、偏向母亲;讨厌面对父亲的强势,时不时地选择逃避,却又无处可逃。毕竟,母亲缺少主见,有时帮着父亲。

反思自己平时:遇事喜欢商量却又缺乏主见;盲目相信及失望后的绝决;像极了继承母亲的性格,却又在面对父亲的个性时,内心的失望。这一“喜欢——逃避”的模式由来已久,却在追查轮回的过程中,很多情景又会回到小时候。

在思维层面,面对父母的本能反应,明显是不对的,只是看到了本能的强大、理智的弱小。

在情绪层面,情绪无处不在,很多之前储存的画面里都隐藏着情绪,这种画面一旦在交谈中勾起,情绪立即通过本能反应,让理智措不及防。

在本能层面显现的恐惧,除了先天存有基因基础的自动反应,还有价值观对恐惧反应的进一步反应,或打压,或推波助澜,或淡然相处。

自我觉察越发如探险,身心的震动,临在的缺席,随时面临伤人伤己的局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