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在二年级上学期开展“背诵乘法口诀比赛”?一直因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或灵感而激动不已。受启发于樊登讲他大学时期辩论比赛的事情,用任务驱动型为导向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读懂一本书》中介绍了一件事:在墙体里放置了一台电脑,只把键盘和鼠标留在外面,小孩子如果想玩电脑,只能摸索着自己学习使用键盘。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电脑,孩子们都天生爱玩游戏,在玩游戏这个任务驱动下,孩子们在两周内都自主学会了使用键盘。
同济大学的一位学生描述了类似的事情,表明了任务驱动型的重要性。大学里他的老师从来不在上课的时候讲解如何编程序,而是直接让学生自己设计小游戏,给学生一个题目后让他们自己找书去做程序,顺利完成当前的任务以后,再把设计小游戏的要求升级。在一次次游戏升级过程中,在这样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查找计算机有关程序编写的书自主学习,最终成为一个个厉害的程序员。如果仅仅是为了在大学里获得学分,背背记记,只能是像学习史地政一样,会背会写但不会应用,成了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樊登说《论语》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在他迷茫和无助的时候给了他很多启发,甚至说是救赎也不为过,因而在拜访孔子庙的时候,看到孔子携孙的塑像时,犹如见到了自己已故的亲人一样感动不已、泪流满面,于是自己有了读《论语》的想法。
由此联想到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开展背诵《论语》比赛。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何不在小学生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背诵论语呢?虽然他们不懂其中的意思,但熟读成诵后会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当遇到人生中的难题时,《论语》中的很多语句就会成为救命稻草,启发人引导人解救人。
几年前,我在班级里开展读一百遍论语活动,每天早上读十分钟,不要求背诵,仅仅是读论语一百遍,孩子们就熟读成诵。当他们把《论语》当成童谣一样信手拈来,想必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大有裨益。
学校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了一个“包本背诵”项目,顾名思义就是背诵一整本书,大部分孩子都选择背诵《三字经》,因为篇幅短所以背诵方便,占用时间短,易于舞台展示。受这个项目的启发,何不在班级里开展背诵《论语》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背诵经典的热情。
以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属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外国很多著名的大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任务或者是课题,规定好完成时间,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来解决课题,效果非同凡响。
细思我们的教学,大部分是使用老师讲解的方法,把知识点掰烂了揉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慢慢地有了厌学的念头和想法。任务驱动型教学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有了主人翁意识,更能自主自觉主动探求自己所缺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