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青年节的时候,几乎朋友圈都在关注五四青年节公司有没有放假的时候,LinkedIn发布了一篇《99年的人都成年了!你再不发力,世界就要交给00后了》的文章,看了之后,马上要步入25岁的我,脑子里有了很多想法。
这是一篇激励如今正处于20几岁黄金年华的90后奋发图强的文章,希望20几岁的小伙伴不要仗着年轻,就任意挥霍。
但就拿我自己和身边的小伙伴而言,我发现90后不仅没有懈怠,而且通常用力过猛,有的时候,我常常会劝自己,今天休息一下好不好,脑子崩太久了,想得东西太多了;或者劝我的同学和我的男友,亲爱的,别天天加班,身体会不好。
所以,我要告诉90后的是,嘿,亲爱的,一生很长,请你慢慢来!
1
恐惧感是个好东西,但别过度
想我自从读大学以来,到后来毕业实习找工作,逼迫我自己一路前行的,不断奋发图强的,就是恐惧感。
因为怕找不到好工作,就充实自己的简历,所以大学里考了很多英语证书;大三大四和老师斗智斗勇也要翘课跑出去实习,就为了能多一点工作经验……
怕钱不够花,怕以后跳槽找不到好工作,即使工作了,我也挤出时间各种学习补习、写东西,就为了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不断深挖,目光放远,不止把自己放在公司里,而是整个行业。
有的时候,人就是需要被吓一吓,逼迫一下,才能往前走。恐惧感就是你前进的良药,虽然有点苦口。
但是也不要把自己深陷在恐惧感里不能自拔。比较常见的恐惧感来源是同伴压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eer pressure.在我读大学以前,一直深陷于这种peer pressure,我的高中是上海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以作业多到不行而闻名。
从高一开始,老师就会帮我们把每周的所有小测验和考试算个排名,而我总是倒数,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我的心情就是跟着成绩浮动走的。而我也被这种成绩带来的焦虑感弄得疲惫不堪,不能好好专注于学习。
直到我在高三前跳出这个被排名和同龄压力牵制的怪圈,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所学的知识上。
关于peer pressure,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话,觉得没有比这说得更好的了,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这段话了:
以下是我的翻译和理解:
纽约在时区上比加利福尼亚快三个小时,但是这并不代表加利福尼亚的发展就不好。
有人22岁毕业,等了五年才找到一个好工作!
有人25岁出任CEO,但50岁就过世了。
有人50岁才当上CEO,活到了90岁。
有人仍旧单身,有人已经结婚。
奥巴马50岁卸任总统一职,特朗普70岁当选总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里前进、成长。
也许你身边的人看起来或走在你前头,或落后于你。
但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速度、在自己的时区里前进。
你无须嫉妒或模仿他人。
别人有别人的时区,你也有自己的时区!
生命就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去成就自己。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迟到
也没有早到。
你非常准时地出现在自己的时区里。
2
爱情或是婚姻
我和我的男朋友都是早恋过来的,在身边人还在寻寻觅觅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手拉手探讨未来了。
虽然我偶尔会和周围的好朋友开玩笑,说,你快点找个男朋友之类的,但是认真起来,我都会劝大家不要着急,宁缺毋滥,没有必要为了找男朋友而谈恋爱。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我觉得这是有人否定了爱情中忠贞不渝、相伴一生的部分,才会得出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结论。
很多人都会觉得爱情必定是短暂而绚烂的,因为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叫那柴米油盐毁了那花前月下的浪漫,催败了那温柔细语。
如果有人说,ta的缺点我也爱,那这话表述可能不是那么到位,应该是因为我爱ta,所以ta的缺点我可以包容。
爱情里除了那极致的怦然心动和抵死缠绵之外,肯定也有妥协和忍让。
爱情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经营的奢侈品,而不是匆匆忙忙因为年岁到了,就必须要找个人嫁了生孩子,然后找了一个条件差不多的。一辈子很长,你有充足的时间,慢慢找到可以懂你、爱你的人。
请你放下偏见和压力,去追寻你想要的。
余生很长,只要用心活着,每一天都是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