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是用麦肯锡方法论,解读曾国藩的成事学,并且提供简单实用的成事方法论,用作者冯唐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教你怎么在职场上成事的书。
-01-作者冯唐是何方神圣?
职场人的偶像:冯唐
人在职场混可以偶尔没有方向,但不能没有偶像,这个偶像的首选,向你推荐冯唐。
-作品-
从冯唐的作品说起,“北京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广为人知,其中由范冰冰与韩庚主演,被翻拍的电影《万物生长》,直今回忆起来,画面仍历历在目。
因为冯唐的小说多以北京为背景,所以不少人爱拿冯唐的小说与王朔、石康以及孙睿的做比较。
冯唐在微博上的个人标签写着的是“诗人”,但其实他的身份还有:作者、协和医科大学的医学博士,但这样还不足以撑起“偶像”咖位。
冯唐让职场人亮瞎眼的,更在于他很早就进入了全球知名的麦肯锡公司,做到了全球董事合伙人,后来还担任过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做了20多年的企业管理,年薪千万。可以说是被写作耽误的职场大咖。
在冯唐微博上,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新书《成事》的:
成功不可复制,但人生一世,总得做成几件事情。曾国藩是中国“成事学”千古以来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字里每一页都是被验证过的中国经验。
我的新书《成事》,以麦肯锡方法论品读曾国藩的超级干货《曾文正公嘉言钞》,普及曾国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事方法论与修炼法门。
曾国藩人人可学,《成事》人人能懂,建议有雄心做些大实事的年轻人猛读、精读、反复读,对一切在现世做正经事遇到的心灵困扰都有指导。
-02-《成事》参透了哪些社会现象?
「成事」:残酷职场中的成事指南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错觉:常常会觉得把事情做成、做对、做好,一定是用了什么奇招。
于是,在有些人身上,就出现了以下现象:
念高中时,研究学习方法,渴望借助好的“方法”,来逃避需要掌握高中课本的巨大知识量,中意偷懒;
大学毕业前,总喜欢脆舔师兄师姐,希望能从他们的论文过审经验中,找到论文“秒过”的绝窍,拼着命走捷径;
又比如参加工作后,一边幻想着大好前程,一边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对待工作,老在“跳与不跳”间徘徊不定,不愿意从一件件小事、实事做起。几年后,能填在简历上的,只有公司数的增加,变成一个平庸职场人;
年纪大了,有幸成为领导时,找尽各种机会编造、吹棒、夸大个人以往“丰功伟绩”,用说教来替代实际管理,跻身职场中混水摸鱼的“成功学教父”。
许许多多的职场人就是如此“不成事”,在“奇招”中迷失,终其一生。
2018年的薪资报告显示,北上广深中真正月薪过万的人数只有三成,也就是说这些呆在一线城市的职场人,超过70%的人一辈子都无法用“大城市的一张床换一间房”。
残酷吗?不!
这是事实,因为大部分人在职场活成配角,他们从未做成过事!
那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我向推荐的这本书《成事》,就是为愿意奋斗的职场人准备的成事指南!
《成事》一书每一页都暗含着一条信念,那就是:生而为人,不用成材,亦可成事!
它是一本指导普通人在职场中,能够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的书。
-03-《成事》有何法力?
职场人「成事」说明书
《成事》主要说的是,普通人可以不必成材,却能做成事的方法,同时提倡之所以能成事,在于事情是一件件,一桩桩地做成,做好的。
说得通俗一点,本书具体给了职场人三个“药方”,帮你搞掂自己、搞掂团队、搞掂事情,篇幅有限,这里跟你浅谈其中的两个。
一、职场人自我管理的“药方”:
治疗人性的骄与惰,破除对于得失和名声的执迷。
自我管理是成事的前提,因为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要管理好自己,需要克服两种毛病,骄与惰。
曾国藩给出了两个字的药方,“敬”与“恒”。
敬,就是在待人接物上去掉主观上的差别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可能你平时还听过一句话:“敬业才能有事业”,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恒”,曾国藩则给出了特别具有湖南特色的解释:耐烦。
这个词从作家沈从文一个故事中,会让你有多一层的理解。沈从文也是湖南人,小的时候家里打仗,村里死了很多人,他从外面回家的路上走着,两旁密密麻麻地都是尸体,甚至还有野狗在啃食。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很可贵,而当你从一条两边都堆满了尸体的路上走过后,世上还有比这更沉重的事情了吗?
意思是当一个人经历过跟生命一样沉重的事情后,世上还会有什么麻烦事呢?
对于“得失与执迷”,曾国藩颇有中国老祖宗那种“凡事不操心”的智慧,他的观点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命运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的成功,大部分是源于运气。这里冯唐也说,做事的成败,和太多的因素相关,能被知道的比例很小,能被人控制的比例更小。
同时从「成事」本身来说,:首先要意识到,成事的人往往不能被人理解,成大事的人往往不能被大多数人理解。
一个成大事的人,刚开始干事的时候,老百姓一般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谁都能理解的事,那肯定不是大事。
所以,成事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孤独是成事者的必修课。
一个成事者,要认识到世事无常,名声只是过眼云烟,人会被名压死,会被其他人嫉妒死,还会被找到名不副实的地方嘲笑死。
干大事的人要揣摩那些不因时间和空间而改变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道”。道代表着永恒的终极真理,今天的人想要成事,也需要破除对于名声的执念,做一个得道之人。
二、职场人做成事的“药方”:
以“明”为核心,大处高明、小处精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曾国藩认为“明”是做事的第一要义,如果排除了命运之类的不确定因素,这个“明”就是头等重要的要素。“明”具体包括高明与精明。
高明,就是做事有大局观,能跳出具体事物、具体人物,具体时代,看到不变的规律、问题的核心、处理的原则。掌握了“高明”,普通人就能看见山河的辽阔、人心的顽固、世界的底色,做人做事也就能渐渐归于平实。
精明,指的是做事的精密度很高,能调查取证,能运用多方推理,反复论证,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不拍脑袋,不想当然,事事求真,求精,求准。
曾国藩非常善于总结,从高明与精明中,他就总结出八字真言:“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大处着眼,可能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这要求管理者要时刻看到全局,掌控全局,同时要进阶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还要看到自己的局之外那更大的局。
但“小处下手”,只要你愿意弯下腰,耐住寂寞长期干,就可以了。套路我听过的一句话说,就是:“要有趴着干活的心态,细致入微的思路”。
我发现同样的境界,在亚洲首富李嘉诚身上也能看得到。
写下这句话的是同样参与过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晚清将领左宗棠,他只比曾国藩小一岁。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句24字真言,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李嘉诚办公室里就挂有这样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