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站得高看得远’,其实‘看得远才能站得高’。读书之路,即登高望远之路。”这是长河实业董事长、新时期创业人、读书达人高鸿鹏先生的格言,也是我的核心读书观。
最近我对《自控力》这本书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它是一本汇集斯坦福高效实用的25堂心理学课的好书,它从思维模式、成长认知、情绪管理、沟通进阶、自我认同五大板块阐述了自控力的重要性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加上贴近生活的事例,让我们很容易理解本书所要表达的内容。
我对书中的许多内容都能非常轻松地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说到跟压力做朋友,我就会想到我现在的工作每天都要考虑很多指标,有指标当然有压力,但也正是这适当的压力帮助我更积极地做好各项工作;说到跟紧张做朋友,我就会想到1月22号我作为主角之一参加朗诵节目的演出前我也很紧张,但也正是这适度的紧张帮助我做好了临场的发挥,收获成功的演出;说到提出意见的方法,我看了以后就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同样是希望别人改进,为什么有些人说的话听起来很不舒服,有的人说的话却让人基本感觉不到被批评。
这本书可以说遍地都是干货,而在这样丰富的干货里,道德的心理陷阱这部分尤其激发了我联系实际的想法,当我看到“道德许可思维陷阱”时,我就想到此前在我们工行看过很多反面案例都说到了此前做得很好,然后“突然”做起违规违法事情的人。比如平时热心助人,是许多人眼里的好小伙,好同事的张某亮,因为女友一再催付首付,自己又囊中羞涩,为了不被分手而迷上赌博,企图一朝暴富,输光本钱后,又在同伙的软磨硬泡下通过违规交易盗取网点现金库存。比如年纪轻轻就当上分行行长,而且成就很多,常受表彰的某行长因为孩子爱攀比,老婆又整天抱怨他工资低买不起别墅而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并违规发放多笔存在风险的贷款,结果导致严重的风险事件。他们本都属于他人眼中的好同事,但在现实的打击和诱惑面前放松了警惕,盲目地“自我许可”,结果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认为自己做一次坏事也不要紧,甚至认为自己以后的所有决定都会和以前一样,或者差不多地正确,这就陷入了“道德许可思维陷阱”。联系到我自己,我就想到了,当我出现以过往善行为借口抵消之后的坏事的想法时,我要坚持做出独立的选择,不被自己的心绪左右,要认真思考这件事的道德意义,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并仔细想象做出错误决定被他人知道后会给社会、集体、家庭、自己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通过阅读《自控力》这本书,我看到了很多此前我不了解,或者没有认真想过,注意过的实用知识,我的视野被拓宽了,我看得更远了,我也相信看得更远的我,必定可以站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