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一个同样很重要的问题:睡眠。
做家长的可能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晚上很难让孩子早睡,早上又很难把他们拖出被窝。而中学生上学的时间往往很早,搞得每天早晨都像打仗一样紧张。
你们是不是会认为,孩子之所以晚上不肯睡觉、早上不肯起床,是因为懒、没规矩,或者是叛逆的表现?
事实上,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
睡眠类型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所有物种都是这样。婴幼儿是早睡早起的“云雀”,属于早睡型;青少年则是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属于晚睡型,不熬到凌晨就很难入睡。
有一种对睡眠非常重要的激素,叫褪黑素。在晚上,青少年大脑内褪黑素的释放比成人晚两小时。因此,他们喜欢晚睡。但褪黑素在青少年体内驻留的时间又比成人长,所以他们早上起不来。
孩子们被迫每天早起上学,但他们的大脑并不会因此做出调整,还是保持着晚睡的倾向。晚睡早起,就导致了青少年睡眠不足。
所以,只要一到周末,孩子们又会回归到原有的睡眠模式,很晚才爬起来。如果他们睡到自然醒,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9~10小时。但如果被逼着早起,他们每天平均要损失2.75小时睡眠,这就会导致慢性睡眠剥夺综合征。
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从11岁到18岁,孩子的正常睡觉时间从晚上10点到凌晨1点,越来越晚,但是起床时间还是早8点,一刀切保持不变,所以他们的睡眠时间就减少了。
这张图是美国的调查结果,咱们中国的孩子,起床时间应该比这个还要早,所以睡眠不足的问题会更严重
尤其是现在,每个孩子都有各种电子设备,在被窝里玩手机是常事。但是科学家发现,只要观看手机、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的LED屏幕两小时,大脑内的褪黑素就会减少22%。因此,临睡前看LED屏幕是非常不利于睡眠的。我们应该在睡前一小时关闭LED屏幕,以放松受到过度刺激的眼和脑。
那么睡眠不足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家长们注意啦:睡眠不足的影响非常大!睡觉不只是让身体在经历一整天后放松休整,它还能让我们回忆当天所经历的事情,记住所学的知识。科学家认为,记忆和学习都是在睡眠中得以巩固的。
研究发现,不论是小白鼠也好,还是大学生也好,在学习之后保证睡眠,学习效果会好得多。小白鼠能更快地学会走迷宫,大学生也能把信息记得更牢。而且脑成像技术也发现,睡眠过程中他们大脑中有一个区域是在继续运转的,这个区域就和学习新知识有关。
而且,人在睡觉的时候,不仅巩固了前一天的记忆,还在对这些内容做进一步的加工,促进理解。所以这里有个小窍门:睡前复习,然后起床去考试,效果会特别好。
詹森博士就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向自己儿子就读的中学提议,把考试时间从早上8点推迟到上午10点,结果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整体上的显著提高,校方也从此保留了这一做法。
除了对学习至关重要以外,睡眠还能增强青少年的消化功能,并且帮助他们应对压力。所以,对青少年的健康来说,睡眠同空气和食物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咱们普通的家长,恐怕没有詹森博士那么强的权威性,可以提议学校改变作息时间。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保证睡眠呢?
詹森博士也提出了一些小窍门。
首先,你要让孩子一回家就列出晚上需要完成哪些作业,要做哪些事,然后教会他们如何对所需完成的任务排序,并且时不时地监督他们做作业,但不要太苛刻。
你可以建议他们先完成那些需要动脑筋的功课,因为孩子需要聚精会神,并使用较为复杂的认知技能,才能完成这类任务。
合理安排时间之后,就能减少孩子的焦虑,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其次,你可以建议孩子在临睡前做一些不太需要动脑的事情,尤其不要玩手机,把这当成一种习惯固定下来。这不仅能避免他们暴露于屏幕人造光之中,使得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而且能让身体养成习惯,每到这个时候就开始放松下来。
另外,你要向孩子明确指出,床是用来睡觉的,不是用来吃东西、看电视或做作业的!
最后,千万不要在临睡前和孩子吵架,情绪波动是会影响睡眠的,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你自己。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青春期另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情绪。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对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生活基本上被情绪主宰着,一会儿情绪高昂,一会儿士气低落。有些事可能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对青少年来说就是晴天霹雳,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或者心情一下子就糟糕了。
这是因为情绪的控制是由大脑的额叶负责的,前面已经说过,青春期孩子的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而他们负责产生情绪的脑区已经功能完备了。所以他们的情绪很丰富,但却难以控制。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压力很多,除了学习上的压力,还有和同学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他们还会在网上看到各种消息,都有可能增加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很焦虑。这对大脑是非常有害的!
在实验中,一些大鼠在正常情况下很善于学习迷宫的走向,但是当旁边站着一只猫的时候,它们就呆住了,什么都学不会了。
实验的结果大概就是下面这张图显示的这样,一旦有猫出现,压力中的老鼠的表现就会变得非常之差。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压力会促进一种激素的释放,这种激素叫皮质醇,它的问题在于,它会干扰记忆。而在这一点上,人和老鼠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肯定不希望事情变成下图这样,老师和家长就是在孩子身边的那只猫吧?
长期压力会损伤大脑的许多部位,其中之一特别需要注意的便是负责记忆和学习的脑区。而且这种影响对青少年来说尤其严重。科学家在动物研究中发现,成年个体经受压力后,脑功能恢复正常大约需要10天;但是如果未成年个体经受了压力,脑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还要延长大约3周!
前面我们说过,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很善于学习,可塑性很强。所以他们也就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压力很大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学到跟压力相关的反应模式,应对情绪的脑区会变大,跟学习和记忆有关的脑区会缩小。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一定要竭力避免的!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这本书里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如学会健康饮食以及保持充足睡眠;控制好自己的生活,如设定目标(即便是小目标)、循序渐进;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少花些时间上网、发短信、玩社交媒体,多花点时间和可以交心的倾听者讨论自己碰到的问题。
“当然,睿智而成熟的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倾诉对象未必是自己,他可能是孩子的另一个长辈,如叔叔、阿姨、祖父,甚至是孩子的同龄好友。无论这个人是不是你,无可争辩的是,成人和健康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当他们面临极度压力的时候。”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网瘾的问题。
提起网瘾,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网络游戏。但我在这里要说的网瘾远比打游戏更加普遍,那就是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曾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实验,要求学生们在24小时内不使用任何数码设备,不接触任何媒体,然后在完成实验后写下自己的感受。
猜猜看学生们是怎么写的呢?世界各国的结果都差不多:
有一点需要注意:这里的学生们用的很多描述,都和毒品成瘾的症状很像。也就是说,他们对网络数码设备的依赖,已经接近了毒品的程度。
事实上,网络成瘾和药物成瘾的神经活动的原理是一样的。对于大脑来说,只要是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东西,都刺激着同一个脑区,我们叫它“愉悦回路”。
对于大脑的这个部分,网络上的消息和海洛因之类的毒品所起的作用都一样,都是不断地刺激愉悦回路,让大脑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让人感觉很“爽”。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这种感觉,一旦多巴胺没有了就会难以忍受。这就是上瘾了。
而网络成瘾和药物成瘾在上瘾之后的表现,也是有一些共同之处的,比如撒谎、忽视日常活动以及真实的人际交流、注意力下降等等。
我们已经说了好几次,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善于学习,这其中也包括了愉悦回路。他们会更容易学到依赖网络的生活习惯。再加上他们的自控力不成熟,面对网瘾就显得更加脆弱了。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就需要有意识地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虽然已经无法回到那个没有数码科技的世界,但我们至少可以每天从中抽离几小时,哪怕是几分钟也好。
詹森博士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限制青少年上网并不容易,但你至少可以将他们的电脑从卧室搬到你可以经常实施监控的共享空间,并且对他们玩手机进行一些限制。
一些软件的确可以帮助你了解孩子上了哪些网站,并屏蔽一些不良网站,但是和孩子们沟通的主要责任必须由你自己来承担。
当他们做作业时,或是已经过了上床时间之后,你要熟悉他们会在网上干什么,知道哪些网站对他们的诱惑最大。
请不要以官兵捉强盗的心态来应对孩子们的上网行为,孩子们需要家长的帮助,唯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拥有健康的社交生活,而不是沉溺于虚拟的数码世界。
现在中网瘾的孩子已经提前到小学了,很多低年段小学生也沉迷网络游戏
我觉得任何东西都有个度哦,如果已经表现出上面所说的撒谎、忽视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注意力下降这些症状,那就需要干预了;如果并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有个爱好也是好事嘛。
以上我给大家分享了《青春期的烦“脑”》里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很多有用的内容,就不一一展开了。除了原书的内容以外,我们在策划这本书的中文版的时候,还特意收集了一些中国家长的问题,转给了詹森博士,请她回答。
这些问题可能对于咱们中国家长来说会更有针对性吧
给大家看几个问答
Q:孩子较为内向寡言,即将面临中考,心理有一定压力,有时候会出现焦虑、暴躁、考试过于紧张等表现,这种状况应该怎么办?
A:因为青少年本身就对压力和情绪性反应更敏感,他们有时会变得非常紧张。同时,因为具有计划和执行控制机能的额叶尚未连接完全,恰当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并准备考试对青少年来说是个挑战,成绩落后也是有可能的。作为家长,你应该跟他讲考试仅仅是考试而已,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你的额叶已经发育完全了,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的额叶来帮助孩子,给他树立一个榜样,教会他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Q: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产生网瘾,怎样从根源上解决?国内很多网瘾矫正机构通过暴力和拘禁管理青少年,这种方法有效吗?
A:青少年比成人学习速度更快,因为他们的突触具备更高的“可塑性”。成瘾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所以青少年会比成人更快速地成瘾。不论是药物成瘾、物质滥用或者对某种活动(比如网络游戏)成瘾,成瘾的机制都是相同的。引导青少年去参与其他活动,要比单纯的消极方法有效得多。因为青少年确实难以控制成瘾的过程,这也并不是他们自己愿意的,所以像惩罚罪行一样惩罚他们是没有用的。Q:为什么孩子热衷玩手机,家长总是难以阻止?
A:和前面说的问题一样,这是一种成瘾,但同时也是一种青少年迫切渴望获得同伴认可所带来的症状。因为青少年大脑中负责情绪和奖赏的区域比成人更加活跃,所以对他们来说,同伴压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Q:孩子比较敏感,不愿意与人有过多交流,几乎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家长很担心他今后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类型的孩子该如何调整?
A:别把你的孩子当作“外星人”。多多参与社交场合,在社交情景中多多练习,就能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交流。记住,他们对情绪很敏感,但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很强,所以你可以明确地教导他们在社交场合应该如何表现。
Q: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有厌学倾向,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这是能力上的学习障碍还是心理上的问题?家长应该怎样干预?
A:额叶是负责提供理性推理和平衡情绪的脑区。在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情绪反应的区域比额叶更活跃、连接更充分,所以他们对压力和情绪性刺激会非常敏感。在缺少额叶输入信号的情况下,青少年就会对压力“反应过度”,他们对压力的反应确实要比成人高一个等级。然而,青春期同时也是心理疾病(如抑郁或精神病)开始发作的时期。如果孩子和从前相比变化非常大、不再和朋友们一起玩、衣冠不整、不会照顾自己,并且总说自己抑郁或不高兴,那就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抑郁症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越早确诊,治疗起来效果才越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最好同孩子的老师和医生谈一谈,让他们筛查一下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Q:遇到困难,情绪低迷,容易陷入抑郁,是青少年阶段独有的特点吗?
A:如上所说,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亲口说自己抑郁了,这就意味着你绝对应该带他去看医生,由医生判断他是否需要抑郁症的诊断或治疗。在人群中,每4个人就有1个患有心理疾病,而且患有重度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人有75%都是在26岁之前开始发病的。
Q:我们发现孩子有时候偷看有关于两性内容的书或视频,这是正常的青春期反应吗?作为家长,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
A:青少年都喜欢新奇的东西,这是正常发育过程的一部分。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他们喜欢冒险的倾向。就家长而言,对这件事的适当反应应该是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性教育,把性行为的风险告诉他们。
Q:中年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之间互不理解,价值观不同,频发“战争”,怎样才能有效地相互沟通?
A:看过本书你就能理解:青少年进行的很多让成人感到无力的行为,其实只是正常大脑发育的一部分。退一步思考,利用书中的知识重新看待你的孩子,不要把他们当成“外星人”。遇到任何事情,先从1数到10再反应。体会孩子的情绪,必要时为他们提供“额叶的帮助”。他们比自己所想的更需要你,所以,要有耐心。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到书中去探索。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书后记里的几句话。
如果你有一个十几岁大的孩子,那么每一天都可能变得十分漫长,但归根到底,孩子们还是要自己长大,自己学习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最后慢慢成熟起来。你不可能为他们包办一切。青少年不是外星人,不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奇怪物种,他们只是处于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只不过很多事情还没有协调同步。希望本书能帮助你理解这一点,而且你理解得越透彻,并能将其解释给孩子们听,你们在生活中就越可能避开各种麻烦。当然,前路不可能没有任何坎坷,你总会碰到抓狂的时候。所以,记住下面这几点很重要:
不要孩子们一犯错就暴跳如雷,要平心静气地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错误,合理地解决问题。
你的孩子可能会做傻事,而且声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请不要对此感到震惊。你现在已经知道,他们的额叶尚未发育成熟,你要将这一点解释给孩子听。要记住,即便是最聪明、最乖巧、最温顺的孩子有时也会做傻事。
有效沟通,提供支持。找出并认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活动和思考方式。让孩子们确信,他们在遇到麻烦时能够获得你的建议。
善于使用社交工具和社交网络与孩子沟通。一些家长觉得,和子女最有效的“对话”方式就是互发短信。所以,如果你连短信也不会发,那么应该先请教一下孩子们。(这个放到中国就应该是微信啦)
希望本书能为你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希望你能在恰当的时机,用这些信息与孩子们好好交流。
归根到底,你是子女的第一个榜样,也是最重要的榜样。你的孩子一直在学你的样,即便他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如何打理自己的生活、应对各种挑战,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你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各种经验。
就像《青春期的烦“脑”》后记的标题所说的:前方的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