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工作状态很不好,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想做事,却又非常焦虑,俗称拖延症。如果真的有一件事到了截止日期,不得不做,火烧眉毛,十万火急,我也能半小时之内讲事情完成。
这样的工作状态说明什么?
我的能力是可以匹配所做之事的,但是我不去做,但心里始终是有牵绊的,总惦记着这点事,而这点事又像一把剑悬在头顶,导致内心很焦虑,甚至焦躁。
我感到焦躁,仍然不去做事,继续焦躁,恶性循环。
我不断追问自己,我怎么了?我为什么会这样?
思考一段时间,无非是失去激情,厌倦工作,或者疲态显现,我知道自己很累,精神状态很差。可解决方案呢。
后来,我明白了,更具体的描述是因为我的工作,甚至生活是无序的,混乱的。
找到原因之后,我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思来想去,既然无序导致混乱和焦灼,那我就让工作开始变得有序起来吧。
首先,我开始提醒自己,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要检查钥匙、钱包、手机带齐了没有?没有的话赶紧找到,再出门,不然没法开办公室的门,没手机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到办公室后,开门,签到,打开空调,打开饮水机、打开电脑,登录工作QQ,拿出记事本,逐条列出今天要做的事项,并写下每一条事项的思路是什么,写下大纲,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就按照常规的方法做,如果有亮点的,在前面打个星号。
以截止日期的先后为准绳,决定处理事务的先后顺序,打开相应的办公软件,开始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修正、完善之前的思路大纲。
千万不能先打开手机微信,不然能量场就不对头了。
其次,完成工作后,一般在当天下班前半小时,记录下工作过程中的得失。类似“吾日三省吾身”的复盘行为。
哪件事做得很不错,用词更加符合该种文体,语句更加流畅,论点更加合理。
哪件事是敷衍了事,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虽完成了内心仍旧有点遗憾,其实我还可以怎样怎样做,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虑。
哪件事我根本摸不着头脑,是硬着头皮硬上的,自己说的什么都心虚,但是呈交给对方,他们并没拒绝,自当是蒙混过关,但是如果下次要说出一二三,我该怎么办呢。
根据上诉症结,拿出可行的整改措施;自己确实不行的,向前辈或者同级佼佼者求助,
弥补知识或技能盲点,调整思维方式或思考角度。
最后,记下这个过程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我逐条执行这个程序之后,内心的焦虑消失了95%,余下5%是因为反思不足,而又不能迅速改观造成的。
自主建立秩序,即建立自我管理制度或自我管理程序,有助于将一团乱麻的状态纠正为沿着一条车道前行,只要你不占线不压线,不发生突发状况,就会确保自己能顺利达成目标。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工作方法,不过由于人的惰性,以及对反复循环做一件事容易厌倦的天性,也是最难以坚持的。
如何保持长期有效践行此法呢?
可以适当调高或者降低标准,确保自己处于舒畅的状态,既有成就感,也不至于固步自封。
心理或情绪出现毛病,秩序化的调整同样适用。
所以,秩序是消除负面情绪或焦虑的一剂可行的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