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精力不够,一直是我的痛。看到其他仙女每天12点以后睡,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就能起床,心里那个羡慕啊,我是那种晚上12点睡觉,第二天7点都起不来的人,勉强起来了,一整天人都在晕。
看到娘娘和77居然能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还熬夜,真是无比佩服。我就最近一个月12点到7点的生物钟,就已经感觉身体状态越来越糟了。
R
随着身体状态的糟糕,我也慢慢开始焦虑,要想办法调整!
I
了解自己
翻看自己最近的时间记录,发现自己的精力状态,在上午还是不错的,但持续工作超过2小时没离开板凳,面对电脑浑身就开始难受,脑袋有些发闷。超过4小时持续面对电脑,情绪就开始烦躁,肩颈腰椎开始酸胀,有一次临时加班,从下午2点开始连续工作超过8小时没离开办公室,我就开始极度烦躁,有些抓狂,开启应付模式,思维混乱,浑身疼痛,尤其是肩胛骨和颈椎,眼睛酸痛,注意力不集中。而这样的疲劳状态我会持续2天甚至更长。
寻找办法
为了找到办法,我最近重点翻看了手边时间管理书籍,其中《精力管理》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调整精力的办法,书中把精力来源分为了: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在体能方面中的间歇训练法和工作节奏的调整法让我很受启发。
精力的波动于次昼夜节律息息相关,生理信号以90-120分钟为周期,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无视自然的节奏,知道大脑再也无法理解哪些信号的含义,生活每天对人们的要求都很高,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思维很容易忽略身体传来的微妙的恢复信号。一旦缺少主观干预,精力储备会在一天内数次降低,所以日间休息变得尤为重要。
间歇训练法最初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出现,用以增强跑步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它的含义是采用高中低强度的训练,并分成若干组,组间给身体一定恢复时间,这样可进行较大强度的训练,效果也比持续性训练好得多。
D
开始调整
最适合我的生物钟:根据我以往的记录,遵循晚10早5的生物钟时,我的精力明显更好。但我更多的情况是晚10早6,说明我最好的睡眠时长是大约8个小时。而同样的8小时,早睡和晚睡的质量差别也很大,早睡更适合我。
分时段安排工作:上午精神状态好的时候集中处理日清单中的需要动脑和难度大的事,下午安排交流讨论或简单传达或机械操作类的事务。
工作节奏调整:这是书中提到的办法,每次睡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让身体进入深睡眠。午休也是如此,其实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每次1个小时的午休,起来后的那一刻,头很晕,要花半天才能清醒,相反30分钟左右就起来,虽然会觉得没睡够,但精神会好些,就像小充了会电一样。
间歇性运动:工作时间穿插5-10分钟的运动,我从上周开始每天10点,15点各做一次广播体操,明显感觉对缓解头脑发晕和颈椎有好处,但也感觉广播体操强度略低,时长不够,这周改成8分钟的Fittime试试效果。
久坐提醒:针对自己这种一屁股坐下就不动的习惯,我采用2种提醒方式,一是小米手环提醒,二是45分钟沙漏计时器提醒,同时使用,只要收到提醒就起身去打水、浇花、望远等。
仙女们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请分享一下哦!
写作耗时:70分钟。主要耗时点书籍内容提取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