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一个B面
纪录片《零零后》中,导演藏下了一颗彩蛋,他给更多普通家长留下的一份“非标准答案”。
当孩子没有天赋,甚至有明显短板,可能归于平凡时,成人可以做什么?
片中池亦洋的故事,给90%的普通孩子和没有生出优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拿着抢来的棍子,披着红披风,“大闹”幼儿园,这是池亦洋在影片第一个镜头,活脱脱像一只刚翻出五指山的“孙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抢东西,欺负小伙伴,霸道、犟得像头牛......嘴里大声喊着:“我要把你们打成肉泥。”
池亦洋就是家长眼中的问题孩子,很多家长控诉他,希望能开除他,以免影响自己家的孩子。
上了小学,他学习不在状态,经常做不完作业。很多数学题不会解,因为着急,晚上还会偷偷的哭。
可惜,父母不了解他的痛苦,老师又只追求结果。
“所有的作业都不会做!本来五分钟就能做完的作业到现在还没有做完!”一次家庭作业不会做,池亦洋的情绪彻底崩溃了。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深刻地感受到了“无能为力”的痛苦。
他不突出,没有过人之处,可以说,他是平凡的。
中学阶段,池亦洋加入到橄榄球队,这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力量运动,池亦洋身上无限的精力找到了发挥之地。
他有了自己热爱的东西,他开始在某个地方,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开幕式上他庄严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
当画面切换到池亦洋小时候稚嫩地唱着国歌的场景,我们才发现,他真的长大了,长成了最适合自己的样子!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谈不上优秀,还特别调皮。他顺利地长大,没有走偏,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很大程度上,源于幼儿园里有个不一样的大李老师。
大李老师说:“我认为池亦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他对事情充满激情,对于喜欢的事情,能够坚持下去,对于自己,也有清晰的认识。
大李老师对池亦洋有着“广角认识”,她能看到池亦洋身上的B面,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同时,老师也没有放弃他,没有在他身上添加一个“坏孩子”的标签。
每个父母都可以像“大李老师”,不只能看到孩子的表面,还能看到孩子的B面。大多数人认为不行的地方,换种角度,也许是他优秀和突出的地方。
这样的话,就不会纠结于孩子平凡、甚至是平庸的地方,更会看见孩子身上的不凡之处。
生活需要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之前,抖音上有一位有700万粉丝的妈妈,她的一条“关于孩子平凡”的视频刷屏。
视频的内容如下:
小叔家有两个孩子。
女孩8岁,画画特别好。
男孩5岁,数数能从1数到1000。
我儿子就在旁边看他俩表演。
看完以后,我老公就说:“来,走了儿子!去滑滑梯”
我当时就觉得,我老公真的特别牛,是一个特别伟大的父亲。
我老公在面对儿子的平庸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和不屑、那种无所谓。
看完视频,我很受触动,因为这样的爸爸实在是太少见了。
他能敏锐地感知到孩子的尴尬,也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给孩子带来新的快乐。
这只是极少豁达的父母,能够在行动中,接受孩子的平凡!
大多数的家长,都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自己家的孩子,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会在自己强大的落差感面前妥协,在不断对比中,给孩子施加很多压力。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之下,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不平凡之处。
但是,作家刘继荣说过:“这个世界需要英雄,但是,也需要有人在英雄路过时,能坐在路边鼓掌……”
她也有一个平凡的女儿,中等成绩,因为成绩排名总是23名,被人赠送“雅号”——23号。女儿梦想成为幼儿园老师,或者是一个家庭妇女,没有特殊的才艺。
但是,她善良、懂得照顾别人,是班上最有人缘的孩子,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老师评价说:“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这世间有很多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快乐,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能在普通的日子里,热爱生活、又不甘于平庸、积极向上,即使没有成为“不平凡的人”,又何妨不可以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呢?
坐在路边鼓掌,也许就是她/他适合的样子。
生命本身需要热爱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和儿子讨论过“平凡”的话题。
龙应台对此说了一段话,也许可以给更多的父母不一样的思考。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中,什么样的工作能够让你快乐?
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会绑架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忍你去充分地体验生活,你就可能是比较快乐的。”
我想,她的话中的“意义”是指自己所做的事情能给内心带来愉悦,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追求心中所爱。
生命本身需要热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最终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信仰,才不会轻易放弃生活,甚至是生命。
对于孩子来说,找到生命的意义,需要从小开始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而这种东西,需要父母的引导、支持、追寻。
① 家长热情的回应就是最好的支持
知乎上有个暖心的话题“三岁的儿子说长大了想当洒水车司机,作为家长我该做点什么来支持他的小理想?”
有一个答主说:“家长热情的回应就是最好的支持。”
因为家长每一次热情的回应,能给孩子信心和热情去探索新事物。慢慢地,孩子就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会把某些品质和技能当成自己成长进步的动力。
更加重要的是,孩子会越来越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
② 提供适宜的物质条件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父母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物质条件。
喜欢画画,就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绘画工具;喜欢挖土机,就给孩子提供相关的玩具、绘本;利用网络,找到与孩子当下兴趣相关的东西......和孩子一起,成为一个探索者和求知者。
小时候,孩子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像是一颗小种子扎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在心中生根发芽!
③ 体验真实生活
未来,是一个高度连接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会逐渐取代很多的岗位,可能连银行柜员也在慢慢地失去他的价值,富士康用机器人取代人工,麦肯锡在招聘的时候,越来越倾向于人文、艺术领域。
可见,未来的人才,需要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和创造,并且成为一个具有创造与幸福感的人。这些也许就来源小时候一次真实的生活体验。
毕竟,“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写在最后
电影《返老还童》中有一段台词,想送给所有的孩子和父母。
希望孩子能成为这样的人,希望爸爸妈妈能放下更多的要求,给孩子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合适自己的人。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体验从未有过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
我希望你有勇气重头再来。
一个讨论:
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吗?为什么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