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寒天是一年中阴寒之气最盛的时候,“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病夏治,阴阳平衡”。此时天寒地冻,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养生宜大补阳气以驱寒。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以阳气为根本,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只有人体阳气充足旺盛,身体才能健康。
“三九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三九天在相应的穴位或患处施灸,能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效果。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三九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尚属微弱状态时,很多平素体虚多病,阳气虚弱者或身患各种慢性难治病的患者,阳气下陷于肾寒之水里无力升发,这种情况首选三九灸!
三九灸,身体得温,肾水不寒则肾阳上升,肾水自升输布于全身温煦四肢而手脚温暖,全身怕冷的症状渐渐就会消失,所以说“荣卫的寒根于肾气”,长期坚持熏灸,手脚根本不会冰凉。
中医艾灸大师说“寒主收敛”,肾水寒者则寒湿邪气就会更加内闭锁于体内,容易出现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原来就怕冷的人此时更是雪上加霜,变得更加怕冷,四肢如冰,腰腿寒痛等,严重者甚至感到寒气从心里发出来般冷得发抖,全身如被包裹在寒冰里一样;还有感冒,鼻炎,哮喘发作,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病情突变危险。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气候寒冷,使身体三大循环: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经络循环减弱。引发突发性疾病如: 中风、脑出血、高血压、心肌梗塞、容易手脚冰凉、身体免疫力减弱、以及身体关节部位的疾病。
又是一年三九时,冬病冬治做三九灸
冬养肾!冬天寒冷,腰部为薄弱部位,容易受寒。腰为肾之府,又为阳气聚集地。出现肾寒、肾阳虚、冬季寒冷,人体皮表汗孔收引,加上运动量不多,水液不易从皮表汗孔排出。所以要依赖肾和膀胱的气化来代谢。加重肾的负担,易出现水肿、尿频、尿急、肾炎。肾为先天之本,冬季,肾既要维持身体所支出的能量,又要为来年储存一定的能量。所以要养肾,三九灸治未病,全面提高抵抗力。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室热外寒,不注意会引发感冒。室温过高,会引发干热。虚火上升。
艾草,纯阳之物。通十二经。冬季艾灸能促进身体三大循环,温通经络。让您身体在寒冷的冬天保证一个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机能、避免突发疾病和关节问题。冬季艾灸温补肾阳、调和阴阳、扶阳固本。提升您的精气神。
因此,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三九灸”是依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灸疗法。
具体时间是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顺应天象进行“三九灸”。其中又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最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调,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在三九灸,可以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调”的效果。适当地在三九天进补及艾灸调理可以让你在来年免疫力提高,减少慢性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三九灸是对三伏天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与之配合,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增强体质、保健强身的功效。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三九灸,适用人群
调已病之躯
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调未病之病
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两个一定需要进行保健的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
肾俞穴
肾俞穴与命门穴相平,与肚脐在一条线上,为肾气所聚之处。《玉龙歌》曰:“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该穴是延缓衰老的要穴,艾灸该穴可具益精补肾之效。
三九灸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错过三伏灸不是罪过,再错过三九灸才是莫大的损失!如果错过三伏灸了,莫再错过三九灸了!
正所谓: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灸的功效理论上,冬季易犯的疾病均适宜“三九灸”,如下:
儿童和成人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统疾病。
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冷、腹痛腹泻等多种阳虚型疾病及体虚、肾气不足,气血虚弱等症状,都特别适合三九灸。
最重要是的,三九天也是调理妇科的好时节,因为妇科多寒症,此时最需要艾灸。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小编!!!接下来的分享更精彩!!!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