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并未参透它的真正意思,直到有了一些人生阅历,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今天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不禁汗颜,我们又何尝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文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眼戴黑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脸总是藏在竖起的衣领。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要穿上雨鞋,带上雨伞,且一定要穿最暖和的棉大衣。卧室小的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蚊帐。除了自己,身外之物也一律装在套子里。他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同样装在一个套子中。一坐上马车,总是叫车夫支起车篷。
这些都是能看见的套子,而看不见的套子也到处都是。生活中他隔绝人世,孤僻自闭,总是歌颂过去不存在的东西。所教的古代语言成了躲避世界的避难所。他的思想藏在看不见的套子里,政府的公文和告示是他的庇护伞。经常用的口头禅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他见不得新事物出现,总是想方设法阻碍,禁锢他人。
细细品味,别里科夫如此,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大街上,人们戴眼镜,穿宽大的风衣,戴华丽的帽子,装钱有专门的钱夹,手机有塑料壳包装,钢笔有专门的笔袋。轿车自带车篷,存放车辆有专门的车库。电动车上的晴雨伞既遮阳又遮雨。
教育机构里的教师都经过名校包装。各种产品经明星的广告宣传产量大销。行人喜欢用华丽服饰和璀璨奢侈品提升品味。
这些无非都在用套子掩饰本真。外在,内在。思想。性格。我们都在有意无意中给自己上套。枷锁,顾虑,舆论,品评,都在牵扯我们的言行。实质上这些就是无形的套子。有些套子看上去充满善意,实则阻力最大。人们包装自己,并不完全像别里科夫所处的社会那般专制,而是国人过分讲究人情 ,忽略规则,人与人之间缺少该有的界限。对自己一味袒护,对他人却过分挑剔,导致是非难觅,公平难寻。
这些套子在未来是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