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筱雅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句俗语从古代到现代,流传已久,从不曾真正思考过他的含义,今天却在一恍惚间,了解了这句俗语的意义了。
原来的理解:
其一:秀才遇到兵,干嘛有理说不清?因为语言不通。
同是汉语的表达,所受的教育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言语的表达方式也不会相同,所以“秀才”说的,“兵”不懂,“兵”说的,“秀才”不懂,所以当然“有理说不清”。
其二:秀才遇到兵,干嘛说不清楚?因为价值观不同。
“秀才”认为对的,“兵”不一定认为对,“秀才”认为错的,“兵”不一定认为错;而在沟通对错时,“秀才”的语言又不为“兵”所理解,当然就“有理说不清”了。
其三:秀才遇到兵,干嘛说不清楚?”因为“秀才”有“桎梏”,“兵”没有“桎梏”。
也就是说,“秀才”因为受过礼教的熏酣,有些话不敢说,有些事不敢做,当他遇到“兵”时,“秀才”二字便成了他的桎梏;而“兵”因为没有“礼教”的束缚,反而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于是“秀才”就“有理说不清”了。
其四:秀才遇到兵,干嘛说不清楚?”因为“秀才”有读书人的清高,“兵”没有。也就是说“秀才”常有“不跟你一般见识”的想法当产生这种想法时便会自动弃甲,所以“有话说不清”。
其五:秀才遇到兵,干嘛说不清楚?因为当兵的“霸道”,“兵”仗着拳头硬,凡事拳头说话,而“秀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所以说不清。
其实这些都是误解扭曲的解释,那么,正确的应该怎么解呢?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实际是说,当兵的以命令为最高原则,为天职,而不是以理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