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去年还是前年听到的这首歌,虽然没还有正式发布,网易上也还没有,但真的很好听,今天下午突然想起来又听了好多遍。民谣的歌词写的真的是太好了。
我已经找到了我的位置,需要用很多时光去交换
虽然我有时候还是懵懂,愿岁月留住我天真的样子
曾幻想走进绚烂的生活,阴晴圆缺总有不耐烦的时刻
跌宕起伏别把深情涂抹,学不会大人物的依然洒脱
割舍了多少才敢与其承诺,四季的雨水怎能填满长河
当繁华城市之后变得冷落,人物小就别去扎样自责
不和贪婪的人相对,不为薄情寡义的人流泪
不和贪婪的人相对,不为薄情寡义的人流泪。
反应迟钝之中央政府
从1840年至1860年,中国在关键的年代里白白地损失了20年宝贵的光阴。最高统治者却仍然固执地拒绝睁眼看世界,不敢正视现实。
清朝统治者有一个重要原则,这就是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与西方国家建立正常额外交关系,决不允许西方国家的使节驻进北京。
不该下移的权力
设立南北洋通商大臣。地方督抚逐渐掌权,这种变化,既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日益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反映;也是清朝政府权力逐渐下移、对地方督抚日益依赖的表现。
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职权转入到地方督抚手中后,其实际作用与清政府设立之时的愿望完全相反,尤其是北洋大臣,实权已在南洋大臣之上。
他们一方面向列强频送秋波,开怀结交,一方面又极力以此左右朝政,把持国家对内外政策的制定及实行,逐渐成为清朝政府不得不依赖的主要支柱,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政府内部的代理人,这种情况,对以后的晚清时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湘系集团之博弈
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经济财力,军事实力实质上已达到了危及清王朝统治的程度。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地方督抚势力膨胀的政策:
1.裁湘军恢复绿营
富有政治经验的曾国藩,在攻下天京19天后,即奏请裁撤最让朝廷不放心的曾国荃军,紧接着又让乃弟告病乞休。转眼间,50多万湘军,留存的不过10余万人。
2.利用、抑制、打击、分化、瓦解地方实力派集团
(1).袒沈压曾
引发曾国藩和沈葆桢之间的内争,致使二人关系破裂,而清政府坐收渔人之利。
(2).抑曾扬左
左宗棠生性狂傲,自视清高,长期以来,对曾国藩在这个集团中的领袖地位,心中很不服气,不时发起挑战。清廷正好利用这中矛盾,一方面对曾氏兄弟加以抑制,另一方面,又不断对左宗棠加以重用。
(3).抑湘扬淮
李鸿章极其淮系军队本为曾国藩一手提拔而成,但李鸿章自成山头后便对曾国藩阳奉阴违。
3.扶植清流派、从舆论上抑制地方实力派
与淮系集团之博弈
“扬左抑淮”、“用左制李”;设立海军衙门,把海军权力收集中央;从财政上剥夺地方的利源;把勇营体制纳入到中央集权的系统中。但这时候的李鸿章,清政府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来控制抑制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