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败亡,蔡邕哭主见戮。后世以为首先蔡邕哭董卓固自不是,然后才是允之杀之翼亦为己甚。且试问蔡邕哭主,不是何在?蔡邕出任祭酒或属保身之不得已考虑,但其后董卓的赏识与重用却是发自真心。蔡邕哭主不但无不是,反而符合君子之道,符合士大夫入世之道的。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欲正其心者,在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从小的方面说,蔡邕哭董卓是其君子诚其意而厘清人情义理的正常表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由此观之,蔡邕哭主无不是。从大的方面来讲,能秉“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之志更无不是而显可贵,此之谓士大夫入世之道。
或问:蔡邕哭主合于人情义理,可是蔡伯喈诚己之意,正己之心的同时,可曾抒平天下之志?可曾知道董卓是是世之所谓暴虐不臣之徒?是否意识到自己一念之间成了自私短视的小人儒?人情义理于一哭之间被成全,试问纲常大义何在?
司徒王允其果然赫赫君子,匡扶汉室,挽狂澜于既倒之人哉?其实不然!王允连环计除董卓,把大权揽于己怀之时,可曾想过还政于帝室?其后施政布道之际,排除异己,结党营私,为所欲为,逼得李傕、郭汜起兵作乱。两京百姓颠沛流离,责任不正在王允身上?一不为社稷,二不为苍生,其果然赫赫君子哉?董卓败亡,王允得势的实质,是士族集团对西凉军阀的战胜,王允的前后所谓为,也不过出于为自己所属集团最大限度牟利的考虑。蔡邕哭主,不过是刺痛了这个同样居心不良的胜利者之神经。董卓、王允同是无法厘清人情义理的小人,并无高下正邪之分。蔡邕是那两根朽木间无处落足的高飞鸟,其哭董卓,不是哭僭主之暴行,而是哭世无良主啊!
所谓纲常伦理,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皆是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天下的秩序,还是来源于通明的人情义理的组合排列。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蔡伯喈之哭,发其至情而皆中节,何不是之有悲世无良主而不治,何不是之有?不畏人言而正其心,何不是之有?董卓败亡而尸曝于野,也是禽兽之行!
呜呼君子,哭死蔡邕!
蔡邕哭董卓,无不是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