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遇到孩子对你的话置之不理的无奈,是否遇到孩子对你大声地宣称“再也不相信你”这样的无力,是否在做父母路上跟孩子斗智斗勇?
冈察洛夫说,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允许有统治者,友谊喜欢平等。这句话同样也适合用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尊重是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多给孩子肯定鼓励,尊重和信任,多说感谢孩子的话,也许,亲子关系就会变得不一样。
数字心理学创始人钟缮夤说 :生命的本质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不管是大人,孩子,他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认可,也是那种被需要才能体会出自己的价值感。
《母亲与儿子》是从事临床心理医生的教授法国阿兰.布拉克尼耶所著。作者同时担任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法国巴黎13区心理健康协会主席和巴黎萨伯特慈善医院精神分析与精神疗法研究性研究协会主任,累积多年经验,收藏于此书中。
母子关系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联系,是彼此绵延一生的羁绊。
母亲的存在对儿子来说是抚慰平静和安全之感,但随着儿子的成长,他会不断地向外探索,而母亲要懂得如何去爱,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如何营造一种健康的母子关系。
1.多跟孩子表达爱,用共情教会孩子互相尊重和理解
《母亲与儿子》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16岁的尼古拉生性无理,不喜欢被束缚和承担义务,很喜欢在需要的时候展现自己的魅力,遇到事情都不承担,把责任推给兄弟姐妹,还对母亲爆粗口。
面对这样的情景,她的母亲用了抱怨,争吵,给父亲打电话,惩罚,等等方法让儿子可以听她的话,但是每一次都进入恶性循环,男孩的不尊重和无意识负罪感让母亲被动和悲伤,双方都失去了彼此的尊重。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想获得父母的尊重与话语权。
与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既要求孩子尊重父母,又要求父母尊重孩子。
《母亲与儿子》书中指出:要知道不尊重通常是爱的表现,特别在青春期,所以这种表现仍是很珍贵的,但仅仅知道还远远不够。
这个需要自我认同,缺乏自信,潜意识害怕与一直深爱的母亲分离的男孩还不知道如何在表达他独立愿望的同时,表达他希望母亲一直像过去一样做他的“小夜灯”,他的“侵略性”也都是为了摆脱对母亲的依赖。
《幸福的七种颜色》记载,有一天, 见一个妈妈胸有成竹的地低下头,做出一个表情,作者和另一位女士愣愣地看着她,她们以为女士要自杀就异口同声说了出来。
然而这位妈妈恍然大悟,怪不得她每次看完儿子时候,儿子都会低下头,很不安的,发愁呢?
毕淑敏说:爱是那样的,需要表达,就像耗竭太快的电器,每日都得充电。
爱是需要相互表达的,在表达的基础上才会建立更多的情感共鸣,理解渐渐增多,能理解自然更会懂得相互尊重。
2.遇事多鼓励,不同角度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人世间》冯化成说过一句话:爱的基础,是崇拜。
这个角色我们不太苟同,但是他这句话真的是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不久前苏州的两个三岁的小朋友受到了网友们的纷纷羡慕 。
视频中两个小朋友用胖乎的小手沾着颜料在白白的纸上随意地按下手印,随时拿起沾有颜料的笔甩在纸上。
而孩子的爸爸要么和孩子一起涂鸦,要么对孩子作品进行二次加工还原成自然的美景。
网友纷纷表示,如果是我家的,孩子估计被罚面壁思过了,也有网友纷纷表示羡慕家长的教育方式,给出大大的赞美。
话多的孩子,有些家长认为叽叽喳喳像小鸟,有些家长则认为思维灵活敏捷。
话少的孩子有些家长认为安静乖巧,有些家长则认为口才笨不会表达。
好动的孩子,有些家长认为动手能力强;有些家长认为太聒噪,调皮难约束。
孩子说想做一个建筑师,有些父母说,以后往建筑工程师发展不错;有些父母就说建房子多累!都是干苦力的。
孩子想做一名厨师,一些家长说,厨师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些家长就说只知道吃,当厨师有什么出息呢!
孩子的未来谁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呢,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一朝一夕,点点滴滴中建立。
孩子的成长会随着他的认知改变他的想法,我们不要轻易折断孩子的翅膀,多说鼓励的话,用正确的方式引导,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好培养自己的习惯,塑造好自己的品格。
3.多跟孩子说谢谢,跟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
小丽你说他们家的孩子非常喜欢,给她带礼物;
从乡村回到城市,哪怕是带回一朵野花,从学校回到家里,老师发给他的饼干,总记得给妈妈带一块 。
历经几个小时,尽管带回来的花儿已经奄奄一息了,放在书包的饼干也沾满了灰尘。小丽每次都幸福满满的晒在朋友圈里,让大家都来见证来自他“小情人”的爱。
小丽被朋友问到怎样培养孩子这样懂事呢?小丽幸福地说她每天都跟孩子说谢谢的话!
很多父母习惯地认为,给了孩子生命,供养孩子成长,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大于天,孩子回报也是必需的,不然就是“白眼狼”。
看上去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是当父母对孩子经常带着“感恩回报”的期望时,结果会很失望。
哥林多前书13章说: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爱是永不止息。
著名作家张晓风认为我们得到的一切,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与子女相处的过程中父母要多跟孩子说谢谢,谢谢孩子的到来让你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乐趣,谢谢孩子为你做的一切,让你拥有为人父母的骄傲。
著名作家教育家,李子勋一直强调,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
建立好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接受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付出,接受孩子的爱意,并表达出感谢,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