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良久,想给本篇写个牛逼的题目,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写下《自我介绍》四个字,至于写些什么,就想到哪写到哪吧。
我是谁?
毛瀛德,男,86年出生,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学习成绩工作成绩等各方面都是不好不坏。概括一下就是:还可以。对于“还可以”我不甚满意,我想做“很好”。于是我把我的“还可以”归功于我的名字:可以。我有三个姐姐。爸爸一直想要个儿子,生三姐的时候因为“又是女儿”估计爸爸心里是不满意的。终于到生我的时候,是个带把的,爸爸满意了,说:还可以。于是得名:可以。
人如其名。我各方面还可以,可我不满意。我希望自己优秀,于是改名毛瀛德。这个名字还是上初中时爸爸给重新取的,但改名字像报大人写过的一样难之又难,一直没改。工作之后,我对“还可以”不能再忍,而且毛瀛德之名电脑测字高达97分,于是在一次换工作时,改名毛瀛德。
毛瀛德又是谁呢?仍然还只是那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普普通通的一个人。
我从哪里来?
山东。沂蒙山。“你们平时吃煎饼吗?”“吃大葱吗?”
煎饼在我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吃(山东人的倒装句出来了)。但大葱不常吃,至少不是这个形象:一只手里攥着煎饼,另一只手里拎着大葱。我们那里是山区,种大葱少。
“沂蒙山小调会唱吗?”
这个还真会哼哼几句。小时候家里电视只有一个山东台,沂蒙山小调经常出现在宣传广告里。
说起沂蒙山,真的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不仅仅有红嫂。我小的时候每个暑假都会在姥姥家度过,姥姥家出门就是山。在山上干各种农活,或者放牛,放羊,偶尔也会去捡蘑菇。
小时候在山上干农活只会感到累,但不会觉得苦。山上的苦,大人是知道的。所以他们一再叮嘱:能走出这个村子就别在这个村子,能走出这个县城就别在县城。
费劲父母之心血,我走出了沂蒙山,走出了我们县城。
我又将到哪里去呢?
我不知道。先是走出我们村子,去县城读书。之后又走出县城,去津城读书,之后来京工作。至于我会不会离开京城去下一站,我不知道。
有时候我会胡思乱想:“还可以”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追求最好?什么又是最好呢?人为什么在忙忙碌碌,在忙碌什么?到底追求的又是什么?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巨著我没有读过,可鬼使神差的我读了最后一章。当时我不知道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篇章。就是用那种絮絮叨叨的语调,讲一个人从小不考取功名,到处游玩。开始觉得这人写得什么玩意儿,净讲没用的,絮叨絮叨。后来发现到处游玩的那个人是徐霞客,再后来写到了登珠穆朗玛峰的一名人回答:你为什么登山?“因为它就在那里。”没有什么目标,没有什么意义,如此而已。
我不知道我将去何处,也不必去探求我将去何处,我也不必再纠结我是“可以”还是“卓越”,生命即是如此。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