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己、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 ——约翰洛克菲勒
一
本是烟花三月的天气,可冬的寒冷依旧不依不饶。
迫于中考的临近,忙碌成了生活的主色调。在每一个黎明的日出升起时到校,在每一个灯火阑珊的夜晚下自习回家,除了冷暖之外,来不及感应身边的季节。
周五,江苏省乡村教师培育站的讲座培训,在城关小学举行,城关小学就在我的隔壁,于是,早晨的时光因这样的培训而慢了下来。八点十分我关了电脑,出了小区,一抬头被门口花厅路两侧的垂柳“惊吓”到了,不知道它们在什么时候绿起来的,远远望去,俨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嫩绿嫩绿的柳条在这清冷的早晨兀自摇动着,给寒冷的天气带来几分暖意。马路边沉寂一冬的大耳草也不知什么时候从泥墙边地板的缝隙里钻了出来,成片成片的,挨着,挤着。墙边的冬青群上,竟然也长出了一层密密的叶片……
眼前的景象无不在向我传递着一种力量,一种蓬勃的力量:生长!
二
来到报告厅,早已人来人往,签到之后按位置就坐,真好,不需要占位子,语文的位置本就该是靠前的。
专家领导还没到来,在这样的缝隙时间里,刚好可以读想读的书。于是,铺展开《教育的美好姿态》,一个人守着一份热闹中的宁静。
肖老师说,爱语文,要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就要丰富、发展和超越自己。是的,一颗干瘪空洞的心,滋养不出有意蕴而高远的语文课堂。成功的课堂背后,一定跃动着一颗优秀的心,它一定哭泣过,伤痛过,犹豫过,煎熬过,但最终,它会在反思中撕碎自己,然后,塑成一个崭新的自我。
其实每个老师,心里都需要装有一个春天,去爱,去珍惜,去理解,去思考,然后,和春天的万物一样,拔节生长。
三
会议开始了,局长在铿锵有力的讲话。
这两年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投入了周边地区所没有的高额资金,一是为老师们提供大量培训学习的机会,把专家请进来,让老师走出去;一是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总之,尽一切可能的措施帮助老师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只要教师这个群体足够好,地方的教育才会足够好。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让孩子们活的愉快或者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这就是教师的力量,也应该是领导心里为什么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原因。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决定着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是否幸福,教师的个人素养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所以,教育的最好姿态,应该是教师永葆生长的姿态。
四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的陈教授给我们讲校本研修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几百人的会场安安静静的,听得颇为认真,我甚至为陈教授偶尔的发音不标准而着急,唯恐错过那些没能听懂的重要的启示语录,这个满怀激情的讲座,在不断敲击着我们的心。
是什么让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教师的内驱力为什么不强?
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什么是“校本研修”?“研”是什么?“修”又是什么?
你是一个时常撰写反思的教师吗?
“聚焦真问题,付出真行动”,你真的会聚焦吗?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你行动了吗?研究了吗?
……
陈教授的每一个问题都引发我无尽的思考,每一个问题都在叩击着我的短处。是的,今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应该是永远不变的主题。从新任教师到合格教师,从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不是说这个目标有多重要,而是这个目标敦促着你走好每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你要不断学习,你要不断反思,然后你才能带着你的学生一起向着更好更高的方向走去。
五
熊培云说,你是你的宇宙,你感受,生命从此有了时间,你思想,大地从此万物奔流。
说到底你是谁,你胜任与否,优秀与否,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是什么,你的课堂便是什么。教学,裸露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你这个人。
所以,教师个人对待工作、对待自我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态度决定着结果,态度也决定着高度。
几年前,曾在博库书城被一本《你在为谁工作》的书吸引,翻阅之后颇受启发,以致到现在,我依然注重修炼我的工作态度,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每一项该做的工作做好,以满怀的激情来热爱每一节课,我知道,站到讲台上,我代表着我的所有,课堂的样子,就是我的样子。
其实,从根本上说,工作不是我们做什么事和从中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生活意义的问题。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义务,生活自然就满是苦役。
永远不要奢求从应付的工作中能收获到快乐和幸福。
今生能做一名教师是幸福的,我们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有情感,只要我尽心地投入工作,我们就会分到很多很多来自他们的最最真诚的爱,而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没有的。
六
十年前,参加乡村教育家“读书与成长”的演讲比赛,第一次接触到月如水老师,我人生的第一篇约稿,就是从她那里开始的。后来加入乡村教育家团队,现在又走进初中语文培育站,因为月如水的苛责,也因为她的完美,一篇一篇稿件促使着自己不断修改,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月如水是我身边最近的榜样,从她身上我获取了一份自内而外去主动寻求生长的力量。
十年后,我加入带给我专业成长的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团队里的兄弟姐妹彼此帮扶,无论谁抛出一个问题,大家都献计献策,一起努力,一起收获,在王君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各自向着自己开垦的方向研究,聚焦真问题,付出真行动,在反思矫正中走向自己的专业成长。
找到一个好的老师,找到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团队,彼此抱团取暖,相互督促,相互提携,目标有了,方向对了,再遥远的路途总会有抵达的那一天。或者,抵达不抵达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自生长。
当心里有了境界,当成长有了方向,我们的人生也就有了意义。
培训结束,带着满满的能量走出报告厅,走进外面的阳光和春意。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专业成长?”
望着一棵棵充满生机随风摆动的绿柳,我坚定着答案,我想决定我们专业成长的应该是孩子的眼睛,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内心的精神诉求,是我们对教育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