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每天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多得让人看不过来。你是否曾经因手头要看的东西太多而焦虑心烦?相信我,你并不孤单——这是时代的通病。
其实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信息过载时代,但其实过载的是垃圾信息,优质信息永远都是稀缺的。在这个人人都可以便捷地发微博、写博客、拍短视频,各路媒体为了博点击率而不惜标题党、甚至造假新闻的时代,垃圾信息充斥着网络,更可恶的是很多垃圾信息伪装成优质信息,以“毒鸡汤”来误人子弟。因此应对信息过载,学会分辨信息优劣至关重要。
信息过载时代,必须掌握较强的搜索能力。主动发掘出有价值信息就靠搜索能力了。只有拥有很强的搜索能力,才能在想要获得某方面信息时在短时间内找到。主动搜寻信息在效率上远胜于被动获得信息。同时,主动搜寻到的信息也会更加珍惜,因为这些信息是付出精力的,也是我们想要的。被动获得信息。搜索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方法论的,但还是要多用搜索引擎,多琢磨多总结搜索技巧。下面这篇文章是很好的方法论:
对付信息过载,人们普遍有一招,那就是收藏夹。浏览器好像自发明以来就附带收藏夹,近年来各种“稍后读”应用逐渐成了人民的必备工具,印象笔记、有道笔记也具备剪藏功能,微博、微信也少不了收藏功能。可以说电子化的信息媒介都具有收藏功能,这个功能我们也用的得心应手,看到还不错的信息,立马点一下收藏。但大部分信息收藏后就如同打进了冷宫,根本不会稍后再读。新闻热点不断切换,新的信息随时扑面而来,收藏之后又立即准备收藏下一条信息了。面对海量信息,我们是恐惧的,唯恐漏掉有价值的信息。可是好像只要点一下收藏,我们就安心了,仿佛这条信息就已经被我们吸收了。定期抽时间,整理一下各种收藏夹,这比不断接受信息更有意义。相信我,你会有让自己都惊讶的收获。零散的信息犹如一块块砖块,价值微乎其微。只有成为有序的体系,才能显现出巨大的价值,所谓1+1>2。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屏蔽大量新信息,比如减少看新闻的时间, 有个App叫头条新闻,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而且在用。我从来没有安装过,其实新闻看多了就会发现很多内容翻来覆去都差不多(不信可以对比前后两整年的新闻)。新闻固然要看,但是在度上一定要把握,因为接受新信息远远不如读书(必须是有共识成为经典的书)划算,一本好书就是历经时间浪潮的淘洗,沉淀下来的高价值的信息。
PS:我几乎不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也很少看标题党的社会新闻,看这些大多就是图个乐子,而想吐了自显然有比看这种新闻更好的方法(比如看电影)。
关于如何选书、怎样读书的文章有很多,这里推荐李笑来老师的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