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科学管理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本出版于1911年的书,薄薄一百来页,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只能深深赞叹,用最简洁、朴素的语言来讲述最深具意义的真理,而泰勒贯穿本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也远胜过我今年看过的所有逻辑书,真不愧是大师啊大师,真不愧是管理学的百年经典。
科学管理原理主要讲了三个方面:人,事,激励。人:挑选合适的人,管理人员和普通人员的分工以及分别培训。事:工作量的科学评估、工作的专业细分和标准化。激励:及时激励和积极性激励。相信:雇主和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实现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远地实现雇主财富的最大化。高效率地把蛋糕做大,每个人分到的足够多。
以我自己从业经验,从审计、财务还是投资的角度接触到的各个企业,尤其参与过深度咨询项目的企业,可以说“科学用人、责权对等、工时研究”等等这些基本原理,几乎没有或者好的应用在实践中,而解决问题的思路,左右还是离不开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东西。所谓的《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常青》那都还是很以后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首先面临的第一要务还是生存,活下来,活的再好一点,再久一点,最最后再说活的伟大这件事吧。
有人说这本书不过是研究基础工人,解决搬砖的问题,或者说现代社会和技术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理论已经过时了,不妨试着把眼前遇到的工作问题往深了再想想,不要只见森林不见木。
泰勒在本书中体现出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化思维,更是再一次提醒如何去使用这些原理。用实证去替代经验与直觉、用结构去替代混乱,锻炼思维习惯从认真思考每一个小问题开始。而泰罗制推出、被禁止与批判、到重又被认可,这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近年来很感动老公也会看我读的一些与他专业无关的书籍,并且一起讨论。最近的话题是管理类或者成功企业与人士的自传书籍的鸡汤问题,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大概得到答案。管理与经济学、自然科学一样,首先在于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论,但管理面对的是实际的人、企业和组织,他们往往也有独特性,这也使管理具有科学、艺术、实务、思想等多种属性。所以管理者的思路应是两方面:一是科学的、带有普遍性的技术、方法;二是与人有关的随情况变化的涉及心理和行为的具有艺术特色的知识和经验。后者,如果读者不具备切实同样的问题,又没有换位去思考的阅读习惯,可不就容易觉得是鸡汤么?那些听到过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道理,是不是也是同样。
#030/零售的哲学 7-Eleven创始人自述
这本书很好的传递了铃木先生本人的思考过程,与麦肯锡方法基本一致,“以假设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严格进行结构化思考”,假设不是凭空得来,而是对生活趋势的认真观察和判断,在平日的工作中坚持重复“假设-执行-验证”的过程。看,泰勒也是这样,再次强调锻炼思维习惯从认真思考每一个小问题开始。包括马伯庸写小说的经验:开脑洞是经过长期思维训练或习惯形成的,每个人的脑洞都可以开好大。其实我也是被这样训练着两年多,不细说,过程极其痛苦,改变思维定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我现在自认为也没有达到及格线,仍需努力。
这本书传递的另一个知识点,面对现代消费型社会,不能仅仅借助经济学来分析,也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哈哈,又回到了前文鸡汤的问题。
这周买书的时候为了拼单,给小朋友买了一本我不那么鼓励他日常看的漫画书,并没有第一时间拿给他。某天放学回家,他告诉我考了一百分,我把书送给他说是满分奖励,娃收到书简直开心得不得了。看完书了,他从喜悦中醒悟过来,不停追问我怎么能提前知道他考了一百分,怎么能提前准备好礼物。
知道了可能会不开心耶,也要知道么?当然啊,快告诉我吧!于是他知道了这是已经买好的书,而不是特意准备的满分奖励,嘟着嘴说,不开心。
我说,看同样一个结果,就是你收到了一本你很喜欢的书,可是只是收到时听到的话不同,心情就会瞬间改变,这就是心理学。跟他一起得到了几个结论:人的好奇心与八卦欲,充分利用是可以埋下一些其实特意想让他知道的讯息的。作为信息传递方,同一件事,表达的角度、方法不同,对方接受度也会截然不同,讲话之前可以先思考一下这句话丢出去的效果再判断要不要讲,讲话之前还要判断一下对方的思考路径,如果聪明如小朋友你,那早晚也要被识破不如不要玩这一套,以免心理落差的反效果。作为信息接收方,不要太看信息的外包装,不要被态度影响判断,只需要看结果。
可是呀,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基础,这只是为了让你行动起来更高效更容易达成目的,和真正亲密的人,不要玩什么心理学的套路,珍惜那些可以对你真诚以待,脱口而出的朋友,那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