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少年时听到这句话,最多就是觉得有道理,是个写作文的好词,然后毅然决然地誊抄在笔记本上,在某次写作文的时候拿出来显摆一下自己的博学。
然而现在想来,真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虽然人生才二十多岁,但是越活着就越发现,原来我的人生早有前人之鉴。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他们用他们的人生不停地试错,得出一些生活的小智慧,并把这些小智慧传承下来,希望他们能惠及子孙。 诚然“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句话,惠及了今日二十多岁的我。
不知道为什么,我活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异常烦躁,出现了近来比较流行的“发疯”状态。我心里估摸着,要不是社会病了,要不是我病了,无论是哪一方病了,我都只能默默承受这种疯狂状态。正因为这种疯狂状态,我无法正常地对待生活。只要生活向我索取任何一点,我便会内心焦虑不安,但行为上无动于衷。我年少的时候并不是这样一个人,当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事,只要是我应该做的,我总是信心满满地做完,然后踏踏实实地睡觉。可是为什么当我逐渐成为一个大人,一个社会人的时候,我这些品质却消失了,我变得懒惰、懦弱和犹豫不决,我的每一步行动都让我懊悔,无论是在做应该做的,还是不应该做的,我都在后悔。
于是这个寒假,我又在重复那些虚无的人生,我既没有感受到放假的美好,也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脱口秀大会中的鸟鸟曾说“做人不能有一头没一头”,我一直不解其意,可能因为我太年轻。但现在我觉得,或许我是两头都未得,既没有感受到闲适生活的美好,也没有感受到繁忙生活的成就,在这两者之间找不到一个安全的落脚点。
果然,人一对自己进行剖析,就能发现问题的根本,曾子的三省吾身,诚不欺我也。此刻,我真想为自己鼓掌,我找到我发疯的原因,我焦虑的根源。对于初入社会的生活,我还没有适应好自己的角色。人的适应有快慢,像我应该是需要些年月的。
写到这,猛地想起今日的题目。好吧,对于最近焦虑人生的我来说,这句话实在是一副良药。干什么都干不下去,玩什么都不快乐,如果你也是这样,随便找件你应该做的事,just do it,不需要太快,一步一步来,告诉自己,只要走完这一步,我就完成了这一步,虽然我走的路少,但我今日迈出了一步,我为我的这一步而感到欣慰。
好吧,焦虑的我只能这样安慰我自己,我想人就是这样在安慰中哄骗自己活下去的。要不然一抬头,人生漫漫的长路,该如何走下去。且将眼前的事做下去,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吧,要不然又该做什么来逃避人生呢,又怎样来完成之后的懊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