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
不要争论不休
天下之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
避免正面冲突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不太正能量的例子。当初读研究生的时候和导师进行双选,与导师M促膝长谈一个多小时,相谈甚欢。后面等待的几位同学还告诉我导师对我的评价很高。
谁知M老师却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主,研一一年每次有什么不同意见都耐心讨论,每次都铩羽而归,不仅目的达不到,还必须按照错误的方向走一走。
研二总结了经验就学乖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然后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冲突。就这样和老师斗智斗勇度过了研究生剩下的日子。
人都会有一点逆反心理,辩论往往会让双方在两条不同的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尽量避免正面的辩论冲突。
尊重他人的意见
别与顾客、配偶或敌人发生冲突。别指责他们的错误,别惹他们动怒,如果非得与人发生对立,也得运用一点技巧。
教育是一件极富艺术的工作,使用合适的方式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对于有些老师不考虑学生,只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不考虑引导教学,因材施教。
无论大人小孩都天生有一种不愿承认自己错误的意识,类似于一种心理的自我保护。当使用批评教育的方法传授知识时,远远没有引导教育达到的效果好。
如果错了,当即承认
加入我们知道自己势必要遭到责备时,我们首先应该自己责备自己,这样岂不比让别人责备好得多么?
如果错了,自己马上立刻承认并检讨自己的错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的到他认得谅解,甚至同情。从而尽量减少错误对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友善的对待他人
如果你想赢得人心,首先要让他人相信你是最真诚的朋友。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大多数人总能凭借直觉感觉到对他的善意是否真诚。这或许是祖先遗传下来的一种天赋,就和许多动物天生可以感知到危险一样。
所以,如果想得到他人的友谊,而且得到他人善意的对待,那么请友善并真诚地对待他人。——比如多一些称赞。
让对方开口说“是”
当你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先讨论你不同意的事,要先强调,而且不停地强调——你所同意的事。
在一段谈话的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奠定的是一个求同的基调,让对方多一些赞同。那么在后面遇到一些小的矛盾时,对方更容易在惯性之下做出一定的让步,赞同你的决定。
如果一开始就让对方提出反对意见,那么谈话的开始就让彼此的心理产生了隔阂,后面就会处处防备,有些两可的事情可能就会得到否定的答案。
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回复,不妨试一试有对方同意的问题开始提问,渐渐引入所要提出的真正问题。
给他人说话的机会
如果你要树敌人,就胜过你的朋友;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那就让你的朋友胜过你。
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畅所欲言时心情更加舒畅,从而更容易在此时赞同他人提出的意见。
如果想要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就应该先耐心的听取他的意见,并诚心的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询问他的有什么看法。
别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没有人喜欢接受推销,或被人强迫去做一件事。我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东西,或按照自己的意思行动,我们喜欢别人征询我们的愿望、需求和意见。
关于推销有一个小小的,但是却很实用的技巧。让客户感觉他对产品有一定的参与感,也就是说让他自己说出这个产品和他理想中的产品是有共性的。
更现实一点的例子,往往客人参与设计或者制作的产品会得到跟多客人的欢迎。比如,生肖定制产品、吹糖人等等等等~
让别人觉得那是他们的主意,那么他们一定会接受这个主意。
善于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
人的天性是有自私的成分在里面的,如果你站在他人的角度,那么你就可以成功的利用到这一点,从而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提供便利。
真诚的尽力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或许你就可以让对方做你想做的事情。
同情对方的意愿
有这么一句神奇的妙语,它可以阻止人们辩论,消除他人产生的厌恶感,并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句话就是:“我一点也不奇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也会与你的感觉一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同理心。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就需要了解他的思想,并且理解他。
在平时与人交往时也是这样,如果想要给对方以好感,让对方赞同你,那么你也需要同情对方的意念与欲望。
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一是的确很好。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被称赞,因此也就渴望做高尚的事情来赢得称赞。正如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您大人有大量,别和他一般见识。”。
所以,如果想要让他人赞同你,而且愿意做你想做的事情,那么尽量的满足他高尚的动机。
戏剧性地表现自己的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仅靠一点点语言的叙述是不够的。真理需要我们使之更生动、更有趣、更加戏剧化,你必须恰当运用表演的艺术。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广告的原理,用更加有趣,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展示。
让他人不断面临挑战
要做成事的办法,是激起竞争,不是勾心斗角的竞争,而是相互取胜的欲望。
所有人都会存在一定的上进心,从孩提时我们就会在身边任何有竞争性的事情中相互比较,证明自己。
激将法——任何一个人都存在证明自身价值,争强好胜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