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暴风雨即将来临!
深夜,哥哥还在为要跟妈妈每周睡一天而闹情绪,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每周末就开始闹一闹。以往要么我最后妥协,要么他以没达到目的而不愉快收场。当今天再发生时,我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平静。
第二阶段,风暴来得有些猛烈!
我又开始理性地跟他讲道理,一堆分析balabala……但显然没啥帮助,孩子只是问:“为啥我不能跟你睡一天?”期间,我又说了一句带威胁口吻的话,导致孩子情绪特别激烈,有些崩溃,开始在床上大哭、大叫,看我和他爸不理他,他开始找一些附近的小东西用力扔在地上!
第三阶段 “风暴”终于过去!
“理性谈判”宣告失败!我赶紧闭嘴,调整自己的情绪,到别的房间去,保持安静并等待。我听见孩子继续哭、叫、还扔了啥东西。哭闹了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听见他跑了过来,抽泣着说:“妈妈,我哭饿了,我要吃东西。”我抱抱他,温和地说,“好的!”此时,我感觉到,他恢复平静了。
第四阶段 妈妈要自省!
一早,回顾这件事情,感觉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情绪基本能比较平静。对比不同的处理方式, “扯事情”容易让双方都起情绪,而如果妈妈能调整成平静的“静音模式”,孩子可能较快平静。
最近在看皇甫军伟老师的书《以心养心》,他说,母亲要像大地,大地的状态要稳、静、定,大地如果不稳,发个地震,孩子就遭殃了。今天自己亲身体验一把,又加深了自己的这种认知感受!
最后,回到古人的智慧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学会知“止”,要学习止住自己的错误,而做到止住错误,必须要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候让自己保持平静的情绪是先决条件。当做到“止”后,这时问题本身已不重要,所以不急于去解决它,而是去感知它,理解它!当我们认为它不是问题的时候,也许有一天,问题也就真的不再是问题了!我想,这就是“转化”,化大为小,化有为无,化冲突为和平。所以,“无为而治”是逃避吗?是消极处世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地解决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思考!
感恩生活中每一件事情,让我们有机会更清晰地“感知”自己!感恩孩子,让我们在现实中修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