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法国学者巴斯卡(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我们的目标是要读得更好,永远更好,不过,有时候要读得慢一点,有时候要读得快一点。
书中把阅读分为四种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reading)。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reading)。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基础阅读主要是小学、初中的时候就该学会的。在这个阶段,主要需要弄清楚的是究竟说的“是什么”,即what,这里的“是什么”指的是字面意思。
检视阅读强调的是概览,是对全书的整体把握。在这个层次,应着重了解这本书是谈的什么主题。完成这个阅读层次的要求:能够利用自己的、简单的几句话描述全书的内容,并分清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分析阅读着重关注与作者达成理解,要“精确的、无偏差”的辩明作者表达内容。分析阅读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体会最深的地方,对我以后读书的流程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从多本书籍中寻找思考,需要多种技巧并用。这方面我运用经验很少,只是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会用到粗浅的技巧,但涉及主要是文章而不是书籍。所以,在读这方面内容时,我只是简要理解,作为未来备查,待未来阅读技巧更加精深时,再重新理解这个层次的内容。
这四个层次的关系:既是向下包含的,上一阅读层次包含下一层次的全部内容;也是逐级递进的,如果无法完成低层次的阅读,高层次的就无从谈起。
(二)分析阅读的解读
分析阅读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甚至可以这样讲,分析阅读是人精神上真正拥有一本书好的唯一手段。分析阅读是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两个视角来阅读一本书。特别注意:读书时,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是同时完成的。我们在阅读时,既要从上而下,时刻思考文章的结构;又要从下而上,在字里行间,把握作者思想的脉搏。
主旨论述:表明作者判断的语句。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它们同时也是上、下两个视角的交集。通过两个视角来解读书中的内容,并最终在主旨/论述处重合,也就真正了解一本书了。
从上至下: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我们应当能够将作者意图逐步分解。在阅读初始,主题与议题可以理解为章的名称与节的名称。但在阅读之后,应当能够按照个人对书的理解来架构文章。写书人的结构并非是最适合读者理解的结构。要重新架构,将写书人的意图分解为主题、议题,直至各个主旨/论述。
从下至上:要用心斟酌写书人的用语,合理的区分“关键词”,找出“关键句”,并认真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将作者的观点提炼出来,形成文章的骨架。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眼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