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着前,卯卯和我躺在枕头,头对头。
她说“妈妈,我们来聊聊天吧。”
我说“好啊。聊什么呢?”
卯卯想了想说“我们就聊聊爸爸爱你么?”
对女儿要求聊的话题,我觉得很可爱又很想笑。
女儿为什么想聊这个话题呢?这要从白天的事情说起。
白天,豆豆马在玩游戏。
我拉着他的胳膊撒娇,“你爱不爱我呀?”
豆豆马看见卯卯也盯着他等他回答,于是从嗓子眼里面挤出一个字“爱。”
我不死心,继续二皮脸的问他“有多爱啊?”然后撑开胳膊,在空气中画了一个大圈说“有这么多对吧?”
豆豆马盯着电脑屏幕不看我,只用小拇指比划了一下说“这么爱。”
感觉颜面尽失,于是追加问题。“那对卯卯呢?”卯卯听到是关于她的问题,更加专注的看这个豆豆马了。于是豆豆马用大拇指比划了一下说“这么爱。”
卯卯有点得意之余又有点沮丧,毕竟还是不够多。于是我安慰卯卯“爸爸的爱只有手掌那么多,恐怕分给我们之后,就没有了。”卯卯听我说完,自然就对爸爸给她更多的爱而沾沾自喜起来。
不记得在哪里曾经看过一句话,大意是:家庭是人类最根本的支撑。
人一生遇到的事情是一个金字塔。
在金字塔的上端分别有权利、荣誉、金钱等,中部有健康、能力等,而在最末端也就是金字塔的底部就是家庭。
换句话说,家庭健康以及家庭归属感是一个块孕育种子的土壤,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种子需要从土壤里摄取足够的营养,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开花结果,长得枝叶茂盛。
对孩子来说,对生存最有利的事情一定是拥有生存的力量吧。
我相信家庭给予的爱就是这股力量的源泉。
对这个理论非常赞同的我,希望孩子在人生中需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爱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
马未都在第一季《都嘟》里说过一件他和儿子的趣事。
马爷说他一直觉得中国人缺乏表达爱的能力。
所以他从小就对儿子说“爸爸爱你。”然后伸开手臂拥抱他,儿子也予以相同的回应。
直到儿子长大了。有一天,儿子躺在床上乘凉,马爷心血来潮又喊了一句,“爸爸爱你。”儿子翻个身坐起来说“别来这套啊!”
马爷当时边带着痛心疾首的表情边笑嘻嘻的说“唉,我就知道这么多年的苦心教育还是敌不过大环境的文化输入”
这个故事挺有意思,听马爷这么说完,我也想试试看。
扪心自问,很多年前,我也是那个不会表达爱的人。我从没对自己的父母、丈夫、女儿说过一句“我爱你。”总觉得这句话有点蠢,也矫情。
但仔细想想,明明是一句大实话,明明就应该对周围重要的亲人说的话却被认为是蠢的话。
爱怎么能蠢呢?
改变这个错误的观念,得从自己做起。
首先,我开始对豆豆马说,“豆豆马,我爱你,你爱我么?”得到的回馈一般都是“该干嘛干嘛去。”或者“你挡住我的屏幕了。”
我不气馁,于是改成对卯卯说“妈妈爱卯卯。”
作为小朋友有个最棒的优点就是,无条件的回馈得到的爱。
卯卯的回馈和豆豆马迥然不同,永远是“卯卯爱妈妈。”收到这样的回馈,作为妈妈当然是很高兴的。
我继续这么尝试下去。每晚睡觉前和每天早上起来都对卯卯说“妈妈爱卯卯。”卯卯也养成了习惯,每天都挺开心的。于是我和卯卯慢慢的就习惯说成“爱爱妈”和“爱爱卯”。
听起来又可爱又开心呐。
很快,这件事出现了一个很棒的进展。卯卯偶尔会对豆豆马说“爱爱爸”。
豆豆马这样天生的面瘫脸在得到卯卯的“爱爱爸”之后,虽然面瘫继续,但终于喉咙不再堵塞了,用嘶哑不清、犹如深海处传来的声音对卯卯说“爱爱卯”。
还记得荷兰人号里那个被困住的老船长么?豆豆马说话就是那么深沉。
但孩子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从来不在意父母的外在,她们心中爸爸妈妈永远是最棒的。
于是卯卯得到爸爸这样的回复,总是在豆豆马身边撒个娇。
从一个毫不表达的佛系面瘫男子,终于日渐成为会用小拇指比划的略正常豆豆马。中间的曲折离奇,真的是小卯卯的每句“爱爱爸”做的不懈努力。
慢慢的为了平衡起见,卯卯总是在说完“爱爱爸”之后,又说一句“爱爱妈。”这样子豆豆马再也无法不对我做丝毫回应了。
家里三个人就像一个三角形。不管从哪个点出发,爱的光束总会传递给第三个人。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本来想对豆豆马施展的直接爱的攻击,变成了通过小卯卯传递的迂回战术。
想起来也是有点暗暗得意呢!
现在小卯卯睡前还是很喜欢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妈妈,我觉得爸爸爱你么?”
—END—
简介:
lulukuku,87年,女,水瓶座。
生而有梦,所以欢乐。
专业记录小确信的家庭煮妇,偶尔也写小确丧。
文章首发于lulukuku的幻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