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考虑一个问题。
所谓教育研究,研究的到底是什么?
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还是聊聊学校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其实都不是,教育研究的对象其实是——教育问题。
从古至今,教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由原始人训练自己的后代辨认可食用的野草,到现如今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各类学校教育。教育学的进步绝非一帆风顺,正是教育学发展中途出现的林林总总的各种问题,推动着人们把教育这项学科发展得越来越完善。
教育终究是一门面向人的学科,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面向人的学科往往是变数最大,最难一锤定音的。
因此,教育研究这项活动,也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
首先,教育研究必然和文化挂钩,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一切知识,都免不了受到祖国文化的感染。魏晋风流、唐诗宋词,乃至近现代以来的种种文化现象,都潜移默化在我们骨血里。
其次,教育研究也具有价值性和主体性。这两项也很好理解,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值得专家学者一通研究,研究中所提到的教学问题也必然有其价值。同时,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一个个有行动力的主体,在研究教育问题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对象。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进行教育研究呢?
方法论自有先行者为我们归纳总结。从古至今屡试不爽的经典教育研究法就在这里,他们分别是:
观察法
观察法不仅是教育研究领域,也是其他学科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它的优点是能帮助人们深入准确地了解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一举一动——比如法布尔在撰写《昆虫记》时就曾大量运用过此方法。
不过老师学生与昆虫们自然不能比,所以观察法也有其致命弱点:观察取样太少了,不具备一般性。
想想也是肯定的,让研究者对每一个研究对象都事无巨细的观察,恐怕教育行业的猝死率就要登顶了。
调查研究法
想必大家都做过各项网站中的问卷,问卷调查就是最常用的调查研究法。人们通过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广泛查阅资料,综合调查各方面数据,最后得出调查结论的方法,就是调查研究法。
调查法比观察法更加严谨,能深入地了解观察对象的方方面面,也是很靠谱的研究方法。
不过,调查法会受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自身状态的影响,毕竟活生生的人总会有自己的各种小想法,所以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也就有待商榷,难以确立准确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法
实验法相对而言非常硬核,采用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手段来进行教育研究,如设定变量,成立对照组等。这么犀利的研究方式当然是快准狠的,所以实验研究法能比较精准地抓出因果关系,并提炼出背后的规律。
不过,教育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冷冰冰的实验数据不能兼顾到全部教育学的研究,所以实验法的应用范围也有限。
个案研究法
在考试时我们经常遇到材料题,给出一段事例或文章选段,请你根据材料来回答一些问题。
个案研究法就和这个很接近。根据对某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进行综合、深入的研究。
但是,个案研究毕竟比较单一,且非常受主观性影响,因此也难以推广。
话又说回来,船到桥头自然直,以人类的聪明大脑,新方法是无穷无尽的。
接下来,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赶上了最近一个很流行的概念,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核心理念是“以问题为中心”,参与人员往往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并且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研究。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脚踏实地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
这类研究方式很文艺,适合喜欢写作和分享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把日常工作中的感想和轶事记录下来,并归纳总结平时的教育感悟。
质性研究法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质性研究法就是把自己当作小白鼠,以自己为研究对象,自我观察,自我分析。我们说,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自己,从自己的实践出发,以自己为实践对象,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校本研究法
如果说行动研究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话,校本研究法就是“以学校为中心”。结合我们日常生活来看,不仅我们各方面的需求被细分了,学校也开始了自己的细分化进程。校本研究就是基于学校自身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帮助学校开发出更适合自身的课程,这样的研究工作。
好啦,以上就是对教育研究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我们的学习路途有一定助力,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