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朋友,认识不久但我感觉彼此挺有默契,我以为他会懂我,但有一段时间,我明显感觉到他很烦我,总是看我各种不顺眼。我喜欢在朋友圈发点鸡汤,他就叫我鸡汤姐,言行举止间我感受到一种轻蔑不屑的感觉。可能对于他而言,现实赤裸裸的摆在面前,应对各种的压力,实在是看不惯我老表现一副德国小强永不言败的嘴脸。所以每次我表示生气愤怒,或者发些黑暗阴影的东西,他都会点赞称好。
久而久之我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毛病啊,让人老扎心了!好像看不惯你好,希望你整天负能量阴气沉沉的样子。但我确切的能感受到他希望我好的心,或许,这才是他眼中认为该有的面对现实的姿态吧。
但他的刺激还是让我有不少的反思。我回头看自己写的东西,发的东西,连我自己都开始怀疑,你真的是这么热血、乐观、坚强、独立、高尚?我对自己当下的质问就只有呵呵两个字。然后开始去思索,这些是真的触动到我内心能给予我力量的资源,还是只是我内心道德模范的要求,希望获得社会性称赞而上演的戏码?
人要面对自己的阴影情结是需要特别大的勇气、好奇心跟包容接纳的心,因为当揭开这些面具自我,防御自我,你看到的可能是不愿意直视面对的创伤;可能你多年来信以为真、引以为傲的信念系统会瞬间土崩瓦解。
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走了这么些年,应该清理了不少情绪瘀结。但这一年来,每次听到内心小孩的引导词,或者体验创伤疗愈的课程时的互动,还是会隐隐有些汹涌波动的情绪。直到最近,慢慢又有了些不一样的观察跟感受。
追根溯源,原来我曾从中汲取过滋养。
我爸妈是特别普通简单的人,复杂的东西他们不懂,从他们身上学会了质朴。但从小到大,当有困惑或问题时,我只能靠自己去解决,所以书本成为我很好的老师。庆幸的是,我总能在跌到谷底的时候,看到适合的书,学到了其中的方法,把自己救回来。
青春期那段时期,跟谁都是着急叛逆的心,总觉得全世界都欠你,都得把你捧着护着,容不下一点质疑跟批判。跟家人也自然是硬碰硬,甚至差点就信了自己不是他们亲生的,离家出走的心都有了。那时爱看《读者》,一篇讲父爱如山般深沉的故事,看得我眼泪直流,从那时才开始懂得原来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那时才慢慢给自己一点空间去转换消化一些冲突。
大四那回,一下子各种冲击,让自己也差点垮了,我还记得那天整个人愣着茫然不知所向,走着走着,自然的到了书店,然后一本《与神对话》吸引了我,我当时在想,如果真的有神存在,那神能告诉我答案吗?拿着书,坐在街心公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竟然看了四个小时,从下午到晚上,书大概看了五分之二左右,但已经得到很大的信心跟支持了。当你觉得自己是最惨的人,好像所有不幸都临幸你的时候,转过头看看旁边的人,远远有比你更糟糕的人,更不堪的经历,所谓的苦难,算什么?!书中作者正是经历这些失败,从天堂掉落地狱,后来自救成功。这些看来好像童话故事在哄小孩,所有的磨难最终都为了让你做更好的自己,当你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与自怜的故事中时,你永远没有办法真正领悟到连这么简单的童话故事都能散发出来的人生哲理。因为所有能量,所有吸引力都放在沉浸在自我故事之中,不能自拔。
这样的例子对我而言太多太多了。我已经习惯当有悬而未决的事,或者令我纠结的时刻,我就会不自觉的买书看,或者去书店寻求解决的灵感。有时候,那本书可能未必你会全部都看,很有意思的是仅仅是书名,就已经治愈了你。像《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那么伤,为何放不下?》,《当下的力量》,《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等等。我把这些书都放在正对我床头的玻璃柜里,有时一抬头就能看到。我去书店,去图书馆永远去的最多的是B类的书,它们一个个就像我的良师益友。这些书,很多在别人看来是很鸡汤,很励志的,确实我不否认鸡汤喝多了会太补。有段时间我都感觉自己完全看不进任何这类的书了。但多年来的习惯,我脑海里已经自发形成了几个坚固的信条,一当遇到困难或阻碍,它们是最强有力的支持,能让你淡定从容面对压力。
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我觉察到,我的乐观坚强不是装出来了,是我自己一步一步,累积沉淀的。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但可能这些激励的正能量,真的能打动我,给到我力量。
阳光背后的阴影你看到了吗?
但话又说回来。人不可能只有一种状态,只有积极阳光的一面。阳光背后是阴影,如果一味追求阳光而屏蔽阴影,其实这个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像我以前画曼陀罗,基本都没有黑色,因为黑色太霸道了,能量太强,只要一点点,就感觉足以夺取中心的地位。
其实这里面,我看到的是害怕,害怕失控。如果能一直只有快乐,只有正能量,只有美好那不好吗?我想起我有个朋友跟我说过,她特别不能看那些很惨的画面,一看就受不了,尤其不能看那些少胳膊瘸腿的流浪乞讨的孩子。她也不喜欢去接触什么阴暗你争我斗的情景,遇到很自然就回避了。可是,你躲得过初一能躲得过十五吗?该要面对的还是要面对。后来跟她一起探讨这个原因,她才慢慢看到,自己内心的恐惧。
我以前没有意识到,坚强独立有什么不好吗?每件事都认认真真去做好,这有什么不妥吗?对待别人恭恭敬敬,敬让三尺不是应该吗?这些其实都是一刀两刃。当我过于强调独立坚强,我慢慢的好像不允许自己懦弱,不允许自己示弱或求助;当我只看到认真,我慢慢的好像变得越来越偏执,越来越较真,越来越不知道打破常规,越来越不懂得灵活变通;当我将对别人的尊重恭敬比对自己的尊重还更强调的时候,我好像开始变得唯唯诺诺,变得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甚至很多时候会委曲求全,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局面,越来越因讨好别人而丢失了自己。就像黑色一旦参杂在其中,就没有其它颜色可以覆盖它。当所谓“邪恶”的念头升起,就容易被掌控了。
我并没有任何办法让你可以去撇清这些,或者鼓励你让阴暗取代光明。我觉得需要做的是“看见”,当那个你可能认为不太好的东西出现了,就我而言比方是“脆弱,失败,无用,散漫”等等,要看到它们,并且去探索为什么我对这个有这么大的反应?它们带给你什么感受。存在即是合理的,如果今天脑海里升起这些,说明你需要引起重视,潜意识通知你去关注到这些,这部分的你,也是属于你,尽管再微不足道,再小,也是可以有能量的。需要看到彼此,接纳彼此的存在,而不是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圣母或上帝,俯视一切!请接纳,这就是你,这就是人性。
以前我会觉得,我选择发那些有正能量的信息,一方面是真心觉得有支持到,一方面是觉得人与人互动需要这些榜样的力量。但那时候,并不敢去承认自己其实也有点私心,别人看你总是报喜不报忧,你生活的幸福度真的这么高吗?以为别人会羡慕,觉得你厉害,好像没有不能解决,不能走过的坎,但其实是把自己推到越来越无助的境地,与大家的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不真实。这样的乐观坚强,一部分是面具自我,有一种乐观坚强叫假装很幸福很厉害,是装给别人看的。
现在,当别人再去抨击我是鸡汤姐的时候,我已经无悲无喜,因为我更清楚的看到,这里面,我是真切的需要这些正能量给自己的支持。同时,我也要学着给空间自己,去展现其它不一样的自己,或者是更活灵活现真实的自己吧!至于你作何感想,我可控制不了,起码现在我知道,我的乐观坚强不是装给谁看,我真的是这样,但也不全是,我也会悲观懦弱。
回过头来,很感谢那个朋友,成为一股清流,提醒我去照见更多。身边对你笑意迎合的人,一定不缺,但如果遇到几个对你说实话,真心实意的朋友,请一定珍惜,虽然话可能不好听,但这些都是照见自己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