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精豆一班第十八封家校信
精豆班的大朋友们:
大家好!
不知不觉,孩子在小学阶段的第一学期已经接近了尾声。也许是复习的时间太长了,本周发现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班上有两三个孩子,只要是老师一说让写作业,还没开始写他的事儿就来了——要么喊着肚子疼,要么是说手疼,或者就是说要急着上厕所。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这些孩子身上还是缺少一种吃苦精神。
所以,本周的家校信,我们就围绕着“吃苦”来聊一聊。
我国古代的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由此可见,古代先哲都认为给孩子以痛苦的教育和体验,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开朗积极情绪的同时,也必须使他们获得吃苦的情绪体验。
走进孟津一高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座教学楼上高耸的校训:苦学成才,振兴中华。的确,要想学业有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没有一点苦学精神,那怎么能行呢?
为了激励小精豆们从小立大志,我也常常在班里给孩子们讲有关大学的事情。现在,精豆班的每个孩子都会大声地喊出:“学习不怕苦,考上九八五!”而且都知道什么是985,什么是211,还知道全国有多少所985大学。
读书苦吗?苦。学习累吗?累。
读书学习,钻研学问,掌握知识,是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是要下苦功夫的。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世界都一样。可如果和世间其他的苦相比,读书真的不苦。
有一个男孩叫徐孟南,是08年高考交白卷的考生,是当年很多孩子心中的英雄。可是当吃过了生活的苦后,他后悔了。他说:“如果当时有人劝我,我一定不考零分。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书才是逆袭的最好出路。”有人说: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
人生总要吃苦,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孩子在学生阶段,正是拼搏吃苦的年纪,若是选择了一时的安逸,将会遗憾终生。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呢?
一、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我们班吕宇琛同学上个星期自己打扫房间,拖地擦桌子,他的家长在这方面就引导得很好。
二、生活挫折自己解决
在生活中,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去面对。要孩子完成适当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清理房间等。在做这些事情时,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困难时,先让孩子想一想: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然后几种方法比较,选出更便捷的方法然后去做。如果真解决不了,家长再给孩子适当的提示,或者合理化建议。
三、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我们班赵鑫桐的妈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几天前下雪,放学后,让孩子拿着铁锹,参与到清扫积雪的劳动中,这是对孩子的锻炼,也是在用心培养教育孩子。
好了,祝福大家,也衷心地希望小精豆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吃苦精神。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事事如意!
您真诚的朋友:梁娜茹
2022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