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经济低迷,很多人失业,似乎有份工作维持温饱,已是最大的幸运。我本来也如此想,比起失业,再痛苦地工作,也能坚持。然而,年初,我还是辞职了。
1/终究是意难平
不要以为你很重要,你的离开,对公司、对领导,无足轻重。
其实,若不是经历了各种令人寒心的事件,也不至于非要走出这一步。就像每一个入职的人,都是满心欢喜地来,把公司当作自己另一个家,为之付出自己的血汗,而并不仅仅是为了工资,还有情怀,还有热爱。
我入职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工资,甚至是降低待遇去的。当然,我也是为了两天上班制而去的,就像婚姻中倒贴的女方,图他对自己好,最后哪个不是惨败而归。大家都说,我看稿看得很不错,所以都来找我,大部分给我的都是最难、最复杂的书稿,我就像老黄牛一样,压着沉重的货物。
即便如此,我也从不拖稿,认真处理每一份书稿。传略那套书,让我对接30多位作者,中途遇到问题,都是自己解决,没人帮忙,领导只是出指示,象征性地安慰几句。我被作者责骂,甚至多次推倒重来,做了许多无用功,也只能自认倒霉。就像你在学校遭遇霸凌,但老师也管不了那么多。
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一次败笔,虽然最后书出来了,社科联也嘉奖我的付出和努力,但我的心已经伤了。
这些事情,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常见,职场中怎么可能会没有压榨或困难。而我的心理或许太过脆弱,导致身体承受不住,出现了问题,整个下半年都在医院奔波,怎么也不痊愈。我的整张脸也被痘痘“装饰”得如同小丑一般。
正是工作烦心、身体不佳,故家里的琐事也让我崩溃不已。孩子不听话,婆媳整日都在展开拉锯战,夫妻矛盾也积累得越来越多,三天两头就爆发。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也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只有调整生活,我或许才能重生。所以我的脑中冒出了辞职的想法。
这不是冲动。我为了这个想法,又坚持了几个月。但是并没有好转,一切仍旧向失控的方向发展,年底家里老人生病去世,婆婆也顾及不了我们这个小家庭。
另者,或许也是疫情给了领导们底气,2020年中,两天上班制被废除,每个人必须一周五天到岗,每天打四次卡。年底还增加考核压力,初审字数增多,责编本数增加,若没有达到考核要求,年底就倒扣工资,并减少第二年的绩效工资,据说三年不合格,就给予开除。
这种还不算,领导还在大会上给我们施加精神压力,叫心思不在公司的人,趁早滚蛋。所以我赶紧滚蛋了。
我也与很多同事、同行聊过,大家都觉得很艰难,也很心烦,每天开不完的会、扯不完的皮、加不完的班,还要耗费很多脑细胞改稿。
是,成年人没有容易二字。我离开的那天,有编辑跟我说:“你还年轻,想辞就辞,而我一家人都指望着我。”“要走就趁早走吧。”
跟同事吃过饭,我的心其实是飘着的,就像被拴了十几年铁链的大象,突然去除了,还不适应。我在这个行业待了十一年,做的也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突然不做了,心里多少是有不舍的。
2/尚有一条退路
我之所以毅然决然地离开,是因为我还有一条退路,有一技傍身。
在这个行业十几年,我并非一无所获。积累了经验,锤炼了校对技能,甚至积累了一点人脉。即便失业了,也能养活自己。这就是我的底气。
做编辑这行,有时稿子多得处理不过来,就会外发。有些出版社为减少人力成本,主要靠外发,毕竟养一个员工的成本还是相对较大的。我认识一些同行,平时他们就会找我看稿,但我工作太忙,拒绝了不少,全职在家的话,正好。
但我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稿件来源不稳定,并不能保证每天都有稿子看,主要是过年后,会有短暂的空窗期。而有时又多得忙不过来,这边催完那边催,尤其是年底。我的心始终是悬着的,有稿子看时急急忙忙,没稿子看时又焦焦躁躁。我知道,我应该淡定一点。
比如我曾经的领导,她手里有一堆处理不完的稿件,我在职的时候,就主要是帮她看稿,如今在家,她也一直都在往我这里塞稿子。所以,我还是不用担心的。
我目前在家,一个月看四本左右的书稿,一天可能看四五小时。每天在家,也会有杂事缠身,比如做家务,陪伴孩子,腾出余力,才会用来看稿。好在孩子上幼儿园,白天的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
接稿子也像中彩票,有时接到一本容易的,读起来很顺,也无须查证什么,轻轻松松看完。但有时可能是一本研究性的书,史实多,注释、引文多,基于负责的态度,只能一个个地查证,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有人说,难的稿子不接。这有点困难,别人给稿子的时候,不会说这么多,等你稿子拿到手,你再说太难了,想退稿,这会给别人很不好的印象,基本上下次就没有合作的机会了。如果事先问的话,可能也会给人挑肥拣瘦的错觉,而且别人为了发稿出去,可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稿子还是会到你手里。除非你已经知道某人一般给你什么稿子,以后你不想跟他合作了。
说真的,对宝妈来说,这已经算不错的兼职了。既照顾了家庭,也有了收入,更没有离开自己深爱的事业,即便几年后重入职场,应该也能顺利适应。
我先生说,我可以弄个校对工作室。这样可以交职工社保,而不用交灵活就业社保了。虽然看起来可行,但我一个人看稿,似乎也没多大必要,而且我怕麻烦。
他说,我也可以招人。可能这就是校对的特殊性了。招到好的校对太难了,而且别人找我看稿,是知道我看得不错,而我要是随便给别人看,看得不好的话,我也是砸自己的招牌。
如果从头开始培养,周期实在太长了,我是看了十年的稿,水平才慢慢提升的,而有的人即便工作了十几年,水平也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我实在没有信心能培养出很多这样的人才。
何况出版行业是夕阳产业,校对费用也很低,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是很难生存的。我如今也是勉强维持生活而已。但是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就像在家看书,不仅收获了知识,顺便把钱也赚了。每天觉得很充实。对未来,我也是充满信心的。